社会实践|聚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烟大学子展现青年力量

发布时间:2023-09-03 22:03   来源:烟台大学   作者:石朝鑫   阅读 96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1年10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 李学仁 摄

党中央、国务院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要事来抓,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助力黄河保护行动。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绿色千里行”实践队来到青岛,奔赴青岛开展“母亲河治理”调研活动。

 

7月6号,实践队员来到青岛市了解和学习青岛市有关黄河流域的治理与方案政策。出发前成员们便通过互联网以及书籍相关资料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并做了学习感悟交谈会。

 

在市北区垃圾分类宣讲中心队员了解到,在环境治理这方面,青岛市真正做到了有垃圾就分类,有问题就解决人人都是施行者,人人都是监督者,并将其先进的治理经验推广到黄河沿岸,为黄河的环境治理工程的有效施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岛作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历来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经济出海口。青岛市牢记习总书记的“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殷殷嘱托,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主动担当,发挥特色优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在实践过程中,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给队员们普及了黄河流域的相关知识,并且介绍到青岛将会从七个维度持续发力,绘出服务黄河战略“施工图”,以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践队员们不仅了解到有关黄河环境治理的措施,还认真学习了黄河悠久的历史文化。黄河不仅仅为齐鲁大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而且勤劳的齐鲁人民在黄河下游平原上缔造了辉煌的黄河文化,聪明的齐鲁人民利用黄河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带动了山东以及整个北方经济的发展。黄河连接京杭大运河,黄河的水源补给为大运河提供了充足的水量。黄河水量大,流速快,与京杭大运河连接,带动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

 

队员们随后将理论知识化作实践,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户外,进行了河流垃圾清理以及后期分类工作。队员们对黄河治理以及垃圾分类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为了真正了解到青岛市市民对黄河区域垃圾分类的看法与态度。

 

实践队员在青岛市市北区以及市南区做了随机的街头问卷调查和采访,队员们汇总及分析调查结果后发现大多数市民对黄河流域保护相关的政策非常了解,并且十分满意现阶段黄河治理的成果以及对垃圾分类问题持支持态度。市民们并表示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亲身做出有效的行动。保护黄河流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保护自己的祖国。实践队员们在对青岛市有关黄河流域的环境治理方面有所了解后,成员们积极在学校公众号以及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应用平台山宣传国家以及山东省黄河治理政策,积极号召更多的人能关注以及加入到黄河流域的环境治理这一利国利民、造福千秋的工程中。

治理黄河、保护黄河,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任务,而是全国人民的责任。保护黄河不应该是山东省独自努力,更应该加强整个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区域协调发展。黄河流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区,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区域协作和合作,推动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黄河流域各地区的协调发展。群众是一切的基础,也是能做成一切的力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国人民的宝贵财产。全国人民应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一起保护黄河、保护中华民族的“母亲”。

 

西来决昆仑,落天走东海。黄河延绵浩荡,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而垃圾污染问题丞待解决,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应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秉持“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践之于行,内化于心。保护母亲河,必须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做好各项工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朝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0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