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理工学子三下乡 | 老党员讲述初心故事,新青年牢记时代使命

发布时间:2023-08-27 14:55   来源:陕西理工大学   作者:李欣   阅读 97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老党员讲述初心故事,新青年牢记时代使命

为聆听乡村振兴老党员的初心故事,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3年7月13日,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追忆历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张寨村,聆听老党员的初心故事。

走进村党史馆,了解红色文化

 据了解,汉台区河东店镇张寨村具有党员之家之称,村里住着好几户老党员,实践团队想聆听老党员的入党的故事,7月13日便乘公交车来到了汉台区河东店镇张寨村。首先我们来到了张寨村村委会,向村长表达了我们想要寻访老党员的欲求。村长表示十分支持当代学生聆听老党员的故事,这是一个十分积极向上的举动。村长向我们介绍到目前张寨村一共有12户老党员,村里为了进一步弘扬党员精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设立了党员小组,每月都会按时开党员会议。接着实践团队在村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史馆,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队看到张寨村为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基因,在公示栏展板上详尽列出了2023年宣传宣讲重点计划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计划表,表中涉及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先烈故事,传红色精神“等宣讲活动。参观张寨村村史馆后,实践团感受到这是一个跟随党的步伐向着振兴发展的村子。随后,实践团队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寻访了其中4户老党员。

一心为民,一心向党。

”是党对人民好,党为人民着想;是党能致力于解决人民口粮问题“景文华老党员爷爷说到,成员问爷爷为什么要入党,这是爷爷的真心回答。爷爷今年高龄87岁,他是1966年入党的,从爷爷口中了解到,爷爷处在青年时期,多次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他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是在为人民谋幸福,自己也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切切实实加深了他想要入党的急切心情,因为他想带着张寨村的村民过上温饱的日子。正是景文华爷爷一直有着一颗为民着想的心,他坚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的口粮问题会解决好,也会过上温饱日子,走上小康之路。在寻访中,问老党员入党的初心,他们无一不表示是党对人民好,为人民着想。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老党员交谈。王天豪 供图

听党话,携村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实践团随后采访了几户老党员,其中一位老党员爷爷,叫夏万清,爷爷向实践团分享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带领村民共同奋斗的故事。

爷爷自1982年入党之后,担任张寨村生产队队长,致力于解决人民粮食问题,他带领村民上山种植橘子树,发展经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爷爷的带领下,村民一齐发展生产,共同奋斗,最终通过种植橘子树,村里经济发展起来,修上了村里的致富路,实现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在交流过程中,夏万清爷爷分享令自己十分深刻的故事时,也曾一度泪目了,由于村里经济发展困难,村民的口粮问题得不到解决,吃饭不及时,自己得阑尾炎住院了,村里100%的村民都去医院看他。说到这里,这也体现夏万清爷爷得到村民的拥戴和敬重,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带领,张寨村的经济才会一步步发展起来,村民才会过上幸福安康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老党员的入党故事。 王天豪 供图

细细嘱咐青年,不断砥砺前行。

在访谈每位老党员后,临走之际,老党员都嘱托实践团队成员要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安排。老党员们也纷纷表示祖国发展越来越好,未来需要青年人,需要有知识的青年人。党始终为人民服务,政策也为人民服务,青年们要坚持学习,紧跟党的步伐。老党员的嘱咐,更让我们实践团成员们铭记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党员们的初心与使命。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既让实践团队成员聆听了老党员的初心故事,又坚定的要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建言献策,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和老党员合影。 王天豪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