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西北师范大学“田野上的思政课:甘肃出土简牍遗址田野调查团”第一天考察纪实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广大青年的号召,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田野上的思政课:甘肃出土简牍遗址田野团”于2023年7月20日赴敦煌正式展开实践考察活动。
本次实践团队于7月21日上午到达目的地敦煌,在进行整队集合后,统一乘坐大巴前往实践考察地点。按团队前期准备的考察路线,本次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
团队准时到达了第一站——玉门关博物馆。展馆分为五部分:丝路简介、丝路前奏、丝路开通、丝路屏障和丝路文明,详细介绍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图,反映了沙洲城2000年以来兴衰的历史过程。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段,敦煌曾是东西方文明的荟萃之地,也有过繁荣昌盛、辉煌一时的历史,为我们的研究考察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随后到达第二站——小方盘城,即玉门关。玉门关因为看起来像一个方盘而得名“小方盘城”,它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长城蜿蜒逶迤,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小方盘城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它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
再次出发,到达第三站——汉长城遗址。因军事防御之需分段建造,大体上是先设亭障,再据地势之需要而筑墙垣,故有些地方有亭障而无墙垣,但总体上仍能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整体的军事防御报警系统。遇大敌烽燧递传,日达千里而至长安。长城不仅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也是关内外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至于第四站——大方盘城(河仓城),河仓城遗址位于敦煌西北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建于西汉,且建在高土台地上,南北有高出城堡数丈的大戈壁怀抱,使河仓城极为隐蔽。由此可见,古人选择这块地方修军需仓库,是经过周密勘察和设计的,可见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大约下午4时,团队到达第五站——阳关。阳关,因坐落于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公元前121年,为抵抗匈奴等对边疆的侵犯骚扰,汉朝开始设立酒泉、武威二郡,在这里驻军屯田,着是一个经典的军队管理方式,军农结合,自给自足。所以,这里成为了最好的屯军戍边的隘口,可以满足军队驻扎的首要要求。
站在古代烽燧前,在一个点,将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盛世融为一体,仿若回到千年前,吹角连营与战马嘶鸣尚在耳边。此次实践考察活动,增强了团队对简牍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有利于成员厚植中华文化的情怀,增进对历史遗产的感情。田野漫行万千步,考察团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将学问做在祖国的大地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