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的暑假里,为落实“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相关要求,引导青少年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我作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星火▪筑梦”宣讲团的一名成员,跟随团队走进徐州市翟山街道、王陵街道、庞庄街道、永安街道,为各个社区的孩子们开展井冈山精神的志愿宣讲和相关特色课程,同时带领徐州市刘圩学校“爱心暑托班”的学生们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收获颇丰,感触颇深。
(图为江苏师范大学“星火▪筑梦”宣讲团的成员们)
为了这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和团队的其他成员们在前期细致地讨论课程安排,精心打磨自己的课件,一遍又一遍练习试讲、为素未谋面的孩子们提前准备小礼物……当我第一次正式以老师的身份站到讲台前时,还是有些许紧张。而看到孩子们认真的眼神、积极的互动,我也逐渐放开,很快地融入了他们。在孩子们争着举手时的一声声“老师”中,课堂的氛围也更加活跃。年龄相仿的他们,有的个子窜的高高的,有的瘦瘦小小的,有的活泼外向,有的安静内敛。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又闪光的精灵,他们内心都有一座神秘而梦幻的魔法城堡,等待着小伙伴和大朋友们进去做客。
这些天里,我通过《一根扁担见真情——朱德的扁担》故事宣讲,带着同学们认真学习红色故事,体悟井冈山精神;开展“心理万花筒”活动课,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孩子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突破自己;通过“童心歌舞颂井冈”的集体歌舞表演,将深深的爱国之情印于心间;带领同学们走进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感受先辈们不畏牺牲、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红色火炬须要接力相传,时代才能不断焕发生机。正因如此,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我们,也更有责任做红色基因赓续的引路人,站在新时代的视角,将革命历史与精神信念传递给祖国的花朵。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图为宣讲团成员带领徐州市刘圩学校“爱心暑托班”的学生们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 宣讲团成员 王珅颖 摄)
播撒革命星火之时,我们传递爱,也收获爱。当他们兴奋地拉着我的手,告诉我发现了一个新点子;当他们迫不及待地争着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当最后一天我说“谁愿意为老师们写一些心里话”时他们全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每当收到孩子们热烈的回应时,我的心底都泛起由衷的欣慰和感动,然后认真地加入他们,仿佛此刻自己也穿梭回到了藏着无数个梦的童年时光。记得有一个活跃的小男孩,特别喜欢和我们聊天,饶有兴致地和我们讲着他的许多小发现;在庞庄街道上课的一个小女孩,外表很文静,可画起画来却挥洒自如。他们是那样的天真烂漫,总有许许多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图为宣讲课堂中的互动 宣讲团成员 陈立怡 摄)
“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很多时候,我看着他们,就像看着曾经的自己,那个有时大胆有时害羞的我,那个困在情绪中的我,那个因为老师鼓励而更加努力的我……而现在,仿佛时空穿梭,我再次与童年的自己相遇。看着他们清澈而灵动的眼睛,就像对待小时候的自己一样,我带着他们突破迷云,告诉他们,“你,就是最棒的,要做最好的自己哦!”
在那里的日子,我一直在想,为孩子们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看着孩子们给我的临别信里朴素而真挚的话语,我想我做到了。我相信,我们所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温度。很开心也很感激,在这个夏天,遇见了可爱的你们。
(图为三位宣讲团成员和部分暑托班的孩子们 宣讲团成员 陈莉丽 摄)
(通讯员 朱闻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闻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