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理工学院三下乡|“拾红色革命初心 筑青春建功精神”
为学习红色革命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锻炼青年社会实践能力,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2023年7月22日-24日闽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拾忆·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龙岩市新罗区培斜村,围绕“红色革命+乡村振兴”为实践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好贯彻落实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实地走访和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古田有福 福在古田”
7月22日实践队第一站来到位于“古田会议会址”东侧彩眉岭下的五龙村。五龙村由五甲、黄龙口、邓家坊、白莲塘、大坪5个自然村组成,拥有客家古民居、客家廊桥、客家宗祠等古建筑群,山间分布南方红豆杉、福建山樱花、福建柏、红润楠等珍贵树木,盛产五龙酒、五龙茶。
(图注:交流学习五龙村五福文化等相关内容)
在古田镇五龙村廖书记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五龙村通过打造“福村五龙”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设项目,推出了“初心福”“学习福”“进步福”“劳动福”“丰收福”五个“福”主题区,开发福酒、福锅、福果等乡村文创特色产品;通过利用“四办”机制结合古田红色资源优势,从福村文化打造、集体门店经营、团建组织活动、产业开发销售等四个方面,将企业、村集体、群众的利益紧紧的联系起来,使红色文化、绿色农业有效融合,充分挖掘了“古田有福、福在古田”的历史文化内涵。
(图注:廖书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四办“机制)
(图注:廖书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五龙村相关建设资料)
五龙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乡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五龙村以古田红色旅游资源为契机,发展生态和乡村旅游,建成融田园观光、休闲避暑、参与农事、客家寻根、知青觅踪等为一体的发展旅游模式;不仅带动了红色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同时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提高了村民增收,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富民兴村的重要途径。
“瞻仰革命旧址传承红四军精神”
(图注:古田会议旧址)
古田会议精神的思想火炬照耀着新时代新征程,7月23日实践队前往古田会议会址群进行进行学习参观与瞻仰活动;此外,为结合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队通过抖音“土木学院团委宣传中心”账号进行直播,将实地学习内容进行分享,以此方式带领大家感悟古田会议精神,缅怀伟大革命家们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图注:旧址内部)
在古田会议会址内,瞻仰会场简朴庄严的布置,在沧桑斑驳的老物件与弥足珍贵的历史老照片中,都无不彰显着工农红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诠释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
(图注:实践队员学习参观古田会议旧址)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认真聆听、回顾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时刻、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对革命勇往向前的精神,了解了红军在闽西的发展史和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古田会议精神,领会到古田会议对革命至关重要。
(图注: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朝阳灿灿,荷风送香。在会址前的小广场上,实践队的党员同志面向庄严的党旗,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时的庄严承诺,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大家踏上具有深刻意义的瞻仰步道,怀着一颗热忱的心来到纪念园。全体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缓缓迈上台阶,来到园中雕像前,进行庄严肃穆的缅怀伟人仪式,向雕像致三鞠躬表达哀思。
(图注:实践队员面向雕像三鞠躬)
(图注:实践队员围绕雕像,回顾革命道路)
步入园中,环绕雕像徐徐前行,瞻仰伟人雕像,深入回顾革命艰苦奋斗历史,感受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表达无限的敬仰和无尽的怀念。全体实践团成员都纷纷表示,会铭记伟人的丰功伟绩,传承伟人的革命精神!
(图注:纪念园合照)
跟随着讲解员大家一同走进古田会议纪念馆。通过第一套红军装、第一份铅印军报、第一个政治建军的纲领性文件、第一床棉絮等文物的参观;
(图注:实践队员参观学习古田会议纪念馆)
通过古田会议历史背景、红四军入闽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四军党内的思想斗争、古田会议的准备、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等历史事件的聆听学习,我们全面详细地了解到了古田会议历史;系统学习了古田会议精神;更是深刻领悟了“成功从古田开始,胜利从这里走来”的内涵。实践队员们从中深刻学习到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心思想和伟大精神,了解传承了红色基因,学习践行红军精神。
(图注:古田会议纪念馆合照)
“传承红色基因览略红色小镇”
红军旗帜沿途招展,醒目的红军标语、精美的红色漫画刷满白墙,“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词彩绘上墙,红军行军“三件套”——斗笠、步枪、马灯组成的雕塑巍然耸立。
7月24日实践队伍前往上杭县吴地村古田红军小镇,实地走访以红色文化特征为基础的龙岩“红古田”特色小镇,据了解,当地尽最大努力还原1929年红军生活、战斗时的场景,包括红军后方医院、红军住房,仿“红军征战”标杆,绘在墙上的红色文化标语、漫画等。
(图注:实践队员参观学习红军小镇)
如今的吴地村,灰白墙壁的小楼掩映在青山之间,迎风招展的红军旗帜、墙体上绘就的红色文化标语、路边隐现的哨所等,让前来旅游学习的游客、学员,回味1929年的峥嵘岁月。
“聚集多元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图注:培斜村合照)
实践队前往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学习培斜村以“竹茶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三大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图注:实践队员参观学习培斜村)
在参观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培斜村通过建设“红土共富”试点村为契机,通过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坚持做到“建强引擎,筑牢发展“桥头堡”、做优产业,谱写发展“三部曲”、强化领航,实现发展“共富裕””走出了一条“支部领航、三产融合、红土共富”之路创收1.7亿元生产值,开创了“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的共同富裕“培斜模式”。
寻根溯源,赓续血脉。古田会议精神穿越时空,光照千秋,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阔步前行。广大青年要学会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传承弘扬优良传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修精修政治理论,与时代同频共振。同时,也要紧紧把握新时代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和生态经济发展等战略契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深入寻访与实践,踏寻红色革命足迹,走进特色乡村建设,了解红色文化旅游同乡村振兴紧密融合,让实践队员们对古田会议精神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引导广大青年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中,推动“红色革命+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洪佳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