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政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日,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的园艺系教师带领园艺、动医专业的8名同学前往道孚县色卡乡开展牧草种植实践,该实践旨在探索高海拔地区新品种高产牧草推广种植的可能性,以期为部分地区过度放牧导致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而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幅员辽阔,全州总面积17.43万km2 ,其中65.8%的面积位于海拔3000m以上,属于高山地区特有的环境,道孚县色卡乡海拔为3400米,属于典型的高山气候环境,加之过度放牧因素的叠加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地区本地牧草大多生物量较小,产量低,加之交通不便,诸多因素结合加剧了冬季牧草储备不足的问题。为了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菌草团队开展了此次牧草种植的实践。
该团队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学生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本着这种团队理念,利用现代化机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施肥、种植、覆土、浇水等一系列流程完成了在道孚县色卡乡为期6天的牧草种植工作。本次课外实践不仅使学生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性,还为甘孜州牦牛越冬饲草缺乏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向,也在生态治理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探索高海拔地区新品种高产牧草推广种植的可能性,不仅有助于丰富菌草研究相关理论,还有助于菌草在甘孜州生态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和种草养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高寒艰边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科技脱贫。
文/周文静 图/周扬
2023年7月14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文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