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广东药科大学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通知》精神,广东药科大学“芡暖仁心”突击队于2025年8月14日至16日赴肇庆市怀集县洽水镇,开展以“中医药+慢病防治+乡村振兴”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行动。团队聚焦本地特色药材春砂仁,探索中医药资源在基层健康服务与乡村产业发展中的融合路径,力求以青春智慧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图为队员们在田间合影
“洽水镇生态好,但缺钱、缺人、缺产业支撑,很多项目推不动。”在与洽水镇党委书记黄书记的座谈中,这番坦诚的发言让突击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打通资源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而本地广泛种植的春砂仁,正是那把潜在的“金钥匙”。
“芡暖仁心”突击队由15名师生组成,是一支跨学科、重实践的青年团队。成员来自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多个专业,形成“医、药、管、技”协同作战格局。团队指导老师庄文敏副教授(公共卫生方向)、邹欣星副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全程指导,为项目提供专业支撑与思想引领。
庄文敏副教授曾任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卫生管理与健康干预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具备丰富的基层调研与科普指导经验。邹欣星副教授为广东省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深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服务,曾带队参与“百千万工程”行动,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项目以春砂仁为核心,围绕“资源挖掘—产品开发—健康服务—产业赋能”四维一体推进。8月15日,团队走访洽水镇卫生院,了解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家庭医生团队虽已覆盖20个村,但健康管理仍面临信息化不足、老年群体认知薄弱等挑战。当卫生院莫医生介绍“春砂仁能调节胃酸、缓解胃痛,是常用本地药材”时,团队看到了“药食同源”干预模式的可行性。
当天下午,队员们深入洽水镇洽水村入户调研。部分村民将春砂仁泡酒、煲汤用于肠胃保健,但更多人“不敢吃”“不知如何用”。这印证了“资源优势未转化为经济与健康优势”的现实困境。团队发放健康礼包40份,收集慢病管理数据,并向村民普及科学用药知识。
▲图为队员们下村进行入户走访
8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宣讲会在镇政府举行。队长以“三高”防控为切入点,用“管住嘴、迈开腿、按时药、常监测”十二字口诀普及健康理念,并特别介绍春砂仁的药用价值与食用方法。现场试饮环节,团队自主研发的“春砂仁米糊”广受好评。“喝完胃里暖暖的,很舒服!”“原来大家种的东西这么有用!”村民的反馈,让队员们倍感振奋。
“这次实践让队员们真正理解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含义。” 计科外包专业的小煜说,“基层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能落地的服务模式。”中药学院队员小旭表示:“看到春砂仁从田间地头走向健康产品,我更加坚定了中医药现代化的信心。”
▲图为队员在讲解慢性病科普知识
短短四天,突击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回应需求。他们坚信:一粒小小的春砂仁,不仅能守护村民健康,更能成为产业振兴的“种子”。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研究,推动春砂仁产品开发与产业链构建,探索“以产养医、以医促产”的可持续模式,让中医药智慧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生根发芽。
让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芡暖仁心,仁心暖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路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