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黄恬曦) 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关乎着广袤乡村的未来与希望。在这个火热的暑期,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队,怀揣着青春的热忱与专业的担当,奔赴安徽省永桥村,以实际行动探寻乡村发展的新路径,为永桥村的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与科技智慧,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一产提质:科技助力葡萄种植,夯实产业基石
当团队成员的脚步踏入永桥村的葡萄种植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连片的葡萄藤架如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圆润饱满的葡萄果实似珍珠般点缀其间,浓郁的果香弥漫在空气中,勾勒出乡村产业的美好轮廓。
团队成员深知,每一颗葡萄的成长都饱含着种植户的心血与期待。他们主动走近当地种植户,开启一场场关于葡萄种植的深度交流。从葡萄选种育种的科学考量,到水肥管理的精准把控,再到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要点,成员们与种植户们细致探讨,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葡萄品质与产量的环节。种植户们自豪地分享着绿色种植技术带来的改变——以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用物理防治手段替换化学农药,这不仅让葡萄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更孕育出 “永桥葡萄” 这一饱含乡村特色与品质保证的生态品牌,让永桥村的葡萄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乡村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图为实践团队询问葡萄种植区农户,了解农户需求。陈纪欣 供图
座谈会的氛围,温馨而又充满活力。村书记饱含深情地讲述着葡萄园的发展历程,那些为了产业起步而付出的努力、为了突破瓶颈而经历的探索,都在话语中一一呈现。而当队员们品尝到各品种葡萄那酸甜多汁的口感时,由衷的赞誉脱口而出,这是对永桥村葡萄产业成果最直接的肯定。
村书记特意准备的多箱新鲜葡萄,承载着村民的热情与对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念,让队员们深深感受到乡村产业背后那份质朴而又强大的力量。在专业知识的支撑下,团队成员们针对如何延长葡萄保鲜期、优化采摘后处理流程等实际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他们结合所学的动物医学、农业科学等多领域知识,从葡萄的生理特性分析,到保鲜技术的应用原理,再到处理流程的优化方案,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为葡萄园的销售环节筑牢技术后盾,助力永桥葡萄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乡村产业的价值得以更充分的彰显。
二产赋能:传统榨油工艺焕新,传承乡村风味
告别葡萄园,团队的脚步迈向永桥村的油坊,那里藏着乡村传统产业的另一番天地。金黄的油菜籽,在筛选、炒制、压榨、过滤等多道工序中,完成华丽蜕变,最终提炼出清澈透亮的菜籽油。负责人们向队员们演示现代化榨油设备的使用技巧,讲述着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变化——过去传统木榨每日产量仅几十斤,如今新设备效率提升五倍之多,还能更好地保留油的原香原味,让传统风味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得以传承与发扬。
图为油坊负责人向实践团队介绍每一种油的作用。陈纪欣 供图
团队成员们亲身投入到榨油的全过程,从油菜籽投放时对数量与品质的把控,到榨油温度控制时对工艺标准的遵循,再到油品质量检验时对专业指标的严谨审视,全方位体验传统工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围绕提高榨油副产品利用率、打造 “永桥菜籽油” 特色包装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成员们深知,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坚守传统风味,更要适应市场需求,通过特色包装设计,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打造别具一格的品牌形象;利用网络平台的传播力,提升产品知名度,进而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传统榨油产业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图为实践团队学习榨油器械。陈纪欣 供图
协同发展:多元产业融合,激发乡村活力
调研过程中,团队敏锐地捕捉到永桥村产业发展的独特模式——以葡萄种植和传统榨油为核心,探索 “农业 + 加工业” 的融合发展路径。葡萄园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为油坊的燃料,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利用;而油坊的榨油残渣,又转化为葡萄园的有机肥料,为葡萄生长提供天然养分。这一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链,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农业与加工业紧密相连。
它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减轻了乡村发展的经济负担,更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让乡村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勾勒出 “永桥模式” 的清晰轮廓。这种模式,是永桥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大胆探索与实践,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产业融合样本,让乡村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走向多元协同、循环共生的美好未来。
实践背后的青春担当与乡村展望
团队负责人的话语,传递着青春的担当与对乡村发展的期许。此次实践活动,让大家真切看到乡村特色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力,那一片葡萄园、一座油坊,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支撑,更是乡村文化与希望的载体。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永桥村的发展,以技术对接为桥梁,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乡村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以资源整合为动力,汇聚各方力量助力葡萄种植与榨油产业提升。
在乡村振兴的漫漫征途中,团队成员们将以专业知识为武器,守护乡村的独特味道,让葡萄的香甜、菜籽油的醇香,陪伴乡村走过岁月变迁,推动特色产业不断焕发更强生命力,让永桥村的故事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一曲动人的乐章,也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诠释新时代高校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更多乡村的振兴之路点亮希望之光,引领乡村走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明天 。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支书和油坊负责人合影。陈纪欣 供图
从永桥村的葡萄种植到榨油产业,从一产的提质到二产的赋能,再到产业融合的协同发展,安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队的实践,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的深度交融。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知识赋能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属于青春、属于科技、属于乡村未来的绚丽色彩,而这仅仅是开始,未来,更多的乡村振兴故事,正等待着被书写,更多的青春力量,正奔赴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携手共创乡村美好的明天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恬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