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马芯仪、程蓓、解晓龙)近日,湖北工业大学 “青佑之光” 志愿服务团“‘松’江承三志,‘滋’兰润红心”赴松滋文化传承实践队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乐乡街道麻水小学开展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推出特色心理课程《心理小筑》。该课程聚焦小学生心理健康核心需求,围绕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两大主题展开。
课程通过情景体验、趣味游戏等沉浸式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心理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个人成长工具。在教学设计上,《心理小筑》课程充分融入“主体性、实践性、全面性”的教育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
主体性探索:从“我”出发,认识独一无二的自己
课程首先引领孩子们踏上“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主体性探索”之旅,引导学生从“我”出发,通过“心理自画像”等活动深入认识自身的优点、兴趣与梦想,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紧接着,课堂化身为情绪的秘密花园——在“嗨!我的情绪小怪兽”中,借助活泼的比喻,孩子们认识并接纳多样的情绪,学习如何与它们友好相处。通过“画出情绪”的方式,他们学会记录和表达情感的变化,明白情绪也是自我珍贵的一部分。就这样,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孩子们逐渐建立起面对困难时的内在力量。
图为志愿者老师正在叫孩子们看自己独一无二的手纹
实践性赋能:把“说话”变成搭建友谊的桥梁
随着自我探索的深入,课堂转向了人际交往的实际锻炼。“你会‘说话’吗?”这一课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五个沉浸式情景小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话语”与“你话语”的沟通差异,掌握运用“我话语”清晰表达、化解冲突的关键能力。这份能力在接下来的“我心中的友谊”中进一步生根——孩子们绘制“友谊花朵与乌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于是,说话不再只是声音,更成了搭建友谊的桥梁。图为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友谊花朵作品
全面性滋养:五感唤醒日常幸福力
课程的最后,关注点投向更广阔的生活视角。“小小幸福收藏家”带领孩子们打开感官,捕捉身边容易被忽略的美好。从“幸福拍拍操”唤醒身体,到运用“五感幸福法”感受自然与亲情,孩子们学会在微风、笑语和触摸中收集微光般的幸福瞬间。而“绘制幸福泡泡”环节,孩子们以自己为中心,在彩色泡泡中书写“朋友的关心”、“和家人团聚”等生活片段,构建积极的记忆库。这种全方位的浸润式体验,将心理韧性的培养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图为小朋友们正在画出自己的幸福泡泡
《心理小筑》课程的开设,为麻水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之旅。在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中,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的队员们用爱心和专业知识,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温暖的心灵港湾,助力他们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健康成长。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带着从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力量,自信地面对生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文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