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基层 实践书写担当 —— 马鞍山学院“薪火乡传”青年服务团赴霍邱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4 16: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7.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9日至 20 日,马鞍山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薪火乡传”青年服务团奔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临淮岗镇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以“基层服务践行”为主题,通过非遗文化传承、红色教育、乡村调研等系列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非遗传承:守护匠心,赋能乡村产业。

团队成员首站抵达霍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传承中心。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大家观摩了柳编制作流程,并亲手体验“一挑一压”基础编法。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却难度不小。同学们在尝试中体会传统手艺背后的艰辛与匠心。团队还走访了安徽庆辉工艺品有限公司,了解柳编产品的现代设计与市场推广,探寻非遗技艺赋能乡村产业新途径。

红色教育:缅怀先烈,赓续精神血脉。

霍邱县烈士事迹陈列馆内,泛黄的照片和珍贵的文物,将团队成员带回到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霍邱保卫战的惨烈与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艰辛仿佛就在眼前,让同学们对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瞻仰结束后,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烈士陵园。在巍峨的烈士纪念塔前,他们肃立默哀,俯身细致地擦拭塔身与墓碑,用最质朴的行动守护英烈的安息之地。随后,服务团专程来到无名烈士墓前,站在没有名字的墓碑前列队肃立,聆听讲解员讲述英雄的奉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句话在每个人心中有了更沉重、更具体的分量。这场深刻的红色主题教育,让崇高的理想信念化作具象的行动。在后续的乡村调研与服务中,面对困难时,团队成员总会想起先烈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将这股劲头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动力。

薪火相传:真情系老兵,热血铸忠诚。

服务团的在活动期间进行了慰问活动,成为了一堂生动的“现实思政课”。在一位父子都是退伍老兵家中,队员们以后辈的身份,聆听、感悟和学习两代军人的楷模精神。父亲谈起在零下几十度的边境线上戍边的经历,语气平静:“军人就是要为国家扛事,这点伤不算啥。”随后拿出三等功的军功章,分享他儿子在部队期间的经历。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让抽象的“奉献精神”变得具体可感。此次活动不仅是慰问,更是一种精神的交接。队员们从中学习的,正是这种将责任付诸行动、默默奉献的楷模风范。

乡村服务:扎根基层,践行青春使命。

七月的田间,热浪灼人。“薪火乡传”服务团的成员们投身农田灌溉工作。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但看到干涸的田地得到滋润,同学们都说“这汗水流得值”。接着,又在镇上的农机服务站。在这里,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农机实操课。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队员们登上驾驶座,亲手启动机器,在空地上进行操作演练,开始对“科技助农”有了前所未有的直观认识。夕阳下,一天的农事体验结束。沾满泥土的双手和晒得发红的脸庞,是这群青年学子投身基层实践的鲜明印记。他们不仅体验了传统的灌溉劳作,更掌握了现代化农机的初步操作技能,真正理解了“脚下沾泥土”的艰辛与“心中装民生”的责任。

田间体验:脚下沾泥土 心中装民生。

在临闸村村民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们开展了多维度帮扶:走访了一些留守儿童家庭,开展暑期防溺水悬窗,以及组织部分儿童游戏活动;协助了村干部攻坚土地划分,反复核对土地台账与农户信息,在现场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开展了群众志愿服务:帮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网签工作,手把手指导村民操作线上系统;通过深入的问卷和访谈,收集到“希望拓宽农产品销路”等发展诉求,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一一记录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马鞍山学院“薪火乡传”青年服务团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从感悟非遗匠心的传承与创新,到缅怀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从聆听退役军人的忠诚故事,到投身基层治理;从体验田间地头的劳作艰辛,到学习现代化农机的操作应用等一系列扎实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自找苦吃”的青春在基层一线绽放出绚丽之花。队员们不仅在实践中锤炼了实干本领,加深了对国情农情的理解,更将服务基层的热情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未来,他们将继续怀揣这份从基层汲取的智慧和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