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陈薇薇)2025年7月8日至11日,为积极响应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号召,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乡驿云帆” 电商实践团开启 “三下乡” 实践活动,走进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市等地,以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助力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为地方发展贡献高校学子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直播讲解红毛丹农产品。
图为电商实践团队员合影留恋。
保亭红毛丹:直播间里的“甜蜜突围”
在海南保亭一片300亩的红毛丹种植基地里,晶莹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弯腰采摘。这里的红毛丹品质上乘,却一度面临销路不畅、收购价低的困境,成了乡村振兴带头人陈波心头最重的担子。一支大学生实践团走进这片果园。他们架起手机,打开直播,将镜头对准果农那双历经风吹日晒的手和刚刚摘下的成串红毛丹。“各位家人们请看,这颗红毛丹,一年开花、四年养果——果农所有的匠心,都藏在这酸甜爆浆的口感里。”直播中,团队成员将“四年养果”背后的坚守娓娓道来,用生动而真诚的语言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付出与等待。镜头之外,有人实时调整画面,有人迅速回复评论,还有人紧盯后台数据变化……尽管是初次尝试直播助农,队员们却真切体会到,课堂所学的流量运营、用户沟通等知识,在这场真实的助农实践中有了落地的模样。陈波看着这群忙碌的年轻人,笑着说:“你们这不只是在帮我们卖水果,更是在给自己的专业知识‘验货’啊。”这场直播虽是一次试水,却按下了红毛丹“出山”的快进键。学生们通过现场采访与实地体验,深入了解到农产品产销对接中的现实难点,也将更多真实的声音和细节带到了屏幕另一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飞瀑山咖啡企业座谈。
图为实践团成员直播介绍咖啡产品。
琼中飞瀑山咖啡:金牌豆香遇上“人才密码”
在琼中,飞瀑山咖啡豆凭借卓越品质与制作工艺,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然而其推广却面临人才 “卡脖子” 难题。飞瀑山咖啡豆创始人黄秀武直言:“一场成功直播,主播、控场、互动、数据监测都得专业,可我们缺懂直播运营的人。”痛点成为发力点,一支实践团与企业迅速达成 “双向奔赴” 合作。企业开放直播间和实操账号,高校输送电商学子驻场实战。在飞瀑山咖啡馆直播间,学子成长清晰可见。起初紧张到忘词的学生,经当地主播耐心带教,逐渐驾轻就熟。实践团成员深知,“直播不只是卖货,更是传递琼中咖啡文化与故事” 。这种 “校地共育” 模式,为企业输送实战型人才,也为学生搭建起从课堂到职场的桥梁,为琼中咖啡产业升级注入源头活水,让青春力量在产业发展中绽放光彩,书写校地协同、赋能产业的生动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五指山茶历史。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采茶过程。
五指山茶韵:电商运营,守护指尖匠心
在五指山水满乡深处,鹦哥景红茶叶有限责任公司650亩生态茶园常年云雾缭绕,如同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近日,一支大学生实践团走进这片雨林秘境,开启了一场“从茶山到茶杯”的沉浸式体验。他们不仅了解了五指山茶的厚重历史,触摸了历经沧桑的古茶树,俯瞰了连绵起伏的茶海碧波,更深刻感受到当地制茶人的匠心传承。企业创始人陈风帆介绍,他们一直致力于把海南茶香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但“品牌线上宣传乏力”成为拓展国内外市场的主要瓶颈。针对这一现实困境,实践团精心策划了“雨林深处的东方茶韵”系列短视频,通过镜头语言,将雨林古茶树的原始生态、匠人精湛的萎凋揉捻技艺、行云流水的茶艺表演有机融合,向海内外观众讲述海南茶的独特故事。在祥蓝迷手工茶作坊,创始人钟斐秋一边轻抚茶叶,一边向实践团吐露了坚守古法制茶30年的甘苦:“我一心想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可小作坊生产许可证难办,尝试直播带货还总被平台判违规封号,实在举步维艰。”实践团成员们围坐在一起,纷纷提出建议:优化账号定位,聚焦“五指山手工茶+非遗技艺+雨林秘境”核心标签;策划“一片茶叶的涅槃”系列内容,真实呈现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制茶环节,让观众直观感受匠心工艺;同时引入AI工具辅助脚本撰写与数据分析,提升内容产出与运营效率。电商的赋能正在为非遗技艺的当代传承和市场开拓搭建新的桥梁,也让这段雨林深处的茶香故事,有了被更多人听见的可能。
图为祥蓝迷手工茶创始人钟斐秋与实践团交流电商运营优化建议。
当青春智慧深植产业沃土,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乡驿云帆”电商实践团以实干执笔,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以坚守诠释责任,以担当诠释使命,在“自找苦吃”中锤炼本领,在扎根基层中贡献才智,生动诠释了电商助农的丰富内涵,奏响了青春力量赋能自贸港乡村建设的激昂乐章。
这一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投身广阔天地、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定决心与蓬勃力量。
撰稿:陈薇薇
图片:何奇霖,孙昌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薇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