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学子:重走四域红途 在知行合一中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8-24 15: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亓璐青 赵洺艺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24日(通讯员:亓璐青 赵洺艺)2025年7月25日至27日,东北师范大学“红途四域知行团”奔赴新疆、内蒙古、吉林、华北四地,开展以“地标深行·故事共声的知行融光”为主题的红色传承实践活动。在为期三天的集中实践中,队员们深入红色场馆与基层社区,通过沉浸式参观、口述史采集、社区宣讲等多种形式,挖掘红色记忆,传播红色文化,在行走与倾听中完成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红色文化藏品展馆内,一件件革命文物静静陈列,诉说着“老包头”的红色往事。实践团队在此开展“红色印迹”打卡活动,系统梳理地方革命脉络。在王若飞纪念馆,队员们通过历史场景复原和文献实物,深入了解王若飞同志“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革命生涯。“我们不仅要记住历史,更要把这种精神带回校园,讲给更多同学听。”队员在参观后表示。

在新疆石河子市,实践队员走进军垦博物馆。馆内,1951年用弹壳改制的坎土曼静静陈列,刃口的卷痕诉说着当年军垦战士开荒拓土的艰辛。在微缩景观“军垦第一井”旁,实践队员更是深刻体会到“同饮一井水,同耕一块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队员在军垦博物馆参观。巴合加娜尔·赛尔克 供图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践队员走进唐安西都护府纪念馆,触摸唐代西域治理的历史印记,随后在热斯特社区与当地各族居民围坐交流。72岁的维吾尔族老人阿卜杜热合曼感慨地说:“几十年前,这里只有土路和土坯房,如今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各族邻居亲如一家。”队员一边记录一边说:“老人家的讲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变迁和民族团结的力量。”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实践队员参观提克阿热克镇阔那桑村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体验感悟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并且,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主持开展了“红色故事会”交流感悟,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从来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活动的流水,新时代更应发扬奉献担当的优良传统。

实践队员在巩留县开展“红色故事会”活动。乃飞赛·艾合买提江 供图

吉林省延边州珲春烈士陵园松柏苍翠,气氛庄严肃穆。实践团队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抗联纪念馆,聆听延边革命斗争史。在近海街道社区,队员们与老工人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亲历的工业转型故事。一位退休工人坦言:“从资源枯竭到绿色发展,珲春的转变离不开党的政策和几代人的奋斗。”这些真实的故事成为队员们理解东北振兴的鲜活教材。

实践队员在珲春市与当地居民交谈。赵洺艺 供图

华北地区实践分队在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山东莱芜战役纪念馆,通过角色扮演、沙盘推演等沉浸式研学方式,重现历史场景,感悟革命精神。在社区故事会上,老战士、老党员动情讲述烽火岁月,居民们踊跃参与红色故事创编,快板、小品等民间艺术形式让红色文化“活”了起来。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战役纪念馆,实践队员在参观纪念馆。亓璐青 供图

“红途四域知行团”依托“1+4+N”行动框架,构建资源中枢平台,统筹四地实践内容与成果转化,形成视频纪录片、调研报告、实践风采集等一系列成果。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学习,更是一次精神洗礼。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走访和亲身体验,增强了对国家历程和民族精神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实践虽短,影响深远。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红色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声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实践能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知行团成员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和奋斗的动力,在新时代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亓璐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