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与河南大学:旧邦新命的哲思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24 15: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秦毓阳   阅读 1.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人物故事

在河南大学百年文脉的绵延中,冯友兰先生的身影始终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理之路,更照亮一代代学子的精神归途。他不仅是当代中国哲学的巨擘,更是河南大学历史上一位深具开拓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教育家。

1925年,冯友兰赴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执教,出任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对“教育救国”理念的践行,是对中原文化复兴的深切承担。在他看来,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之所,更是培育人格、振兴学术、推动文明进程的重镇。在他的主持下,中州大学文科迎来了一批如郭绍虞、嵇文甫、董作宾等学术大家,哲学系从无到有,文科专业体系日趋完善。他锐意改革,裁撤冗员、整顿学风、倡导社团,努力“办个像样的现代大学”。

冯友兰的教育思想中,“旧邦新命”是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要在现代世界中立足,必须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这一理念深深融入他在河南大学的教育实践中。他主张教育应服务于文化的延续与更新,培养学生既要有文化自信,又要有开放心态。在他看来,哲学不仅是思辨的学问,更是指导人生、改良社会的工具。因此,他特别强调哲学教育要贴近现实、回应时代问题。

在河南大学期间,冯友兰还积极参与社会教育与文化推广活动。他多次举办公开讲座,面向市民讲授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努力推动哲学走出象牙塔,融入大众生活。此外,冯友兰在河南大学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生,他们后来均成为各自领域的重要学者,延续了冯友兰先生的学脉与精神。

晚年冯友兰以惊人毅力完成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直至目盲耳聋仍口述不辍,真正做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既追求思想的卓越高远,也践行生命的平常与坚韧。2021年,河南大学将郑州校区一栋教学楼命名为“友兰学堂”,不仅是对一位校友、一位教授的致敬,更是对一种精神的召唤与传承。

在河南大学发展的新征程上,冯友兰先生所代表的治学精神、教育理念与文化担当,仍在深深影响着这座百年学府。他仿佛仍是那位站在时间彼岸的师者,温和而坚定地望着这片他曾经播种过的土地——旧邦新命,文明不绝,学问之道,终古常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秦毓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