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丁力)2025年8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在贵阳市白云区第十五小学开展以“ 文化传承进校园,支教活动润童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知,助力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
▲图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谢晓晓 供图
本次实践由团队成员谢晓晓牵头组织实施,面向该校学生有序开展,活动环节依次为:先是组织学生观看民族文化宣讲视频,系统介绍民族团结的意义及文化保护的价值;随后开展民族图案设计实践,指导学生创作蕴含民族特色的图案;最后组织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民族特色服饰或首饰进行发言。
▲图为志愿者正在给学生们讲解 谢晓晓 供图
本次活动共有五十余名学生参与。经实践观察统计,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民族文化相关内容表现出持续关注。活动进行期间,一名苗族学生身着家庭传承的传统盛装参与现场分享,具体介绍了服饰上“蝴蝶妈妈”、铜鼓等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该服饰在苗族鼓藏节、苗年等传统节日中的特定穿着习俗,其他民族学生在其分享期间均保持专注聆听的状态。
志愿队成员结合活动实际情况指出,将抽象的民族文化转化为可参与、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具有实际促进作用。据现场行为记录显示,服饰展示、图案创作等实物体验环节的学生主动参与率、互动频率,均高于视频宣讲环节,后续可依据此数据适当提高此类互动环节的设置比例。
▲图为志愿者正在与学生交流 谢晓晓 供图
活动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跨民族互动设计较少,学生多在同民族小群体内交流;二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表达机会有限,其文化传承者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对此,实践团队建议到在后续活动中增设跨民族协作任务,如组织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共同完成“民族文化长卷”创作,并设立“民族小讲师”岗位,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分享本民族文化,深化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们合影 谢晓晓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具象化的文化体验,为学生搭建了了解民族文化的平台,对培育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起到积极作用,更好的助力民族文化的宣传。(撰稿:丁力 杨瑞祺 供图:谢晓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玉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