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暑气裹着乡村生机,村委会议室里,一场关于“烦恼”的特别心理课悄然开启。湖南信息学院“洮茶润梦”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携“放飞烦恼”的小箱子而来,为孩子们搭建释放情绪、学习成长的温暖空间,以专业与耐心帮他们卸下心防,点亮向阳而生的勇气。
“考试前总怕考砸,翻来覆去睡不着?”“和好朋友闹矛盾,心里堵得慌?”课堂开篇,志愿者以孩子们熟悉的场景切入,还播放了《鸣龙少年》中考前焦虑的片段。画面里角色皱眉刷题的模样,让台下不少孩子悄悄点头。起初腼腆的孩子们,在五年级男孩分享“数学考试总紧张,考完总后悔没多检查”后打开了话匣子:“妈妈总拿我和邻居姐姐比,我觉得自己不够好”“和最好的朋友因一块橡皮吵架,现在都不说话了”……志愿者始终认真倾听,用“我特别理解你”“愿意多说一点吗”回应,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看见、被接纳。
图为畅所欲言分享环节
待分享结束,课堂进入“给烦恼找出处”环节。志愿者将孩子们的烦恼归为“学习压力”“家庭沟通”“同学相处”“个人情绪”四类,组织大家分组讨论解法。“作业太多就列清单,先做简单的”“和朋友吵架不好意思说,就写小纸条道歉”,孩子们的想法鲜活又实在;志愿者则穿梭各组补充技巧:“情绪差时试试深呼吸,或去院子跑两圈‘赶跑’坏情绪”“和爸妈沟通,说‘我希望你能……’比‘你总不……’更管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理性看待烦恼,找到解决方向。
图为志愿者认真倾听小朋友的烦恼
随后的“写下你的烦恼”环节,氛围渐趋安静。志愿者分发彩色纸条,轻声叮嘱:“不用署名,把心底最藏不住的烦恼写下来就好。”教室里只剩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有的孩子低头沉思许久才动笔,有的飞快写完,再小心翼翼把纸条折成小船、星星。遇到咬着笔杆犯难的孩子,志愿者会轻步上前,用眼神鼓励“没关系,想到什么写什么”。10分钟倒计时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捧着折好的纸条,眼中带着期待与释然。
图为小朋友写下自己的烦恼
“现在把烦恼‘放进’这个小箱子,让它暂时‘保管’;之后每人抽一张纸条,给主人写句暖心话,好吗?”课堂尾声,志愿者拿出贴满彩纸的“烦恼箱”。孩子们排着队将纸条放入,仿佛在进行一场郑重的“告别仪式”。抽纸条环节满是温暖:有人抽到“我怕考不上镇上的初中”,便写下“你每天都在努力背书,一定可以!就算没考上,你也超棒”;有人抽到“想爸妈,他们在外地打工半年没回了”,留言“我爸妈也在外地,我们可以一起给他们发语音,说今天学了什么,他们肯定开心”。
图为志愿者收集孩子们的烦恼
写完回应,大家一起将纸条展开,贴在“烦恼消散墙”上。纸条层层叠叠,里面既有稚嫩的心事,也有真诚的鼓励。一个小女孩看着墙上的字迹,忍不住笑了,拉着志愿者的手说:“原来大家都有烦恼,还有人愿意帮我想办法解决。”志愿者还播放了“乐观面对挫折”的短视频,视频里主人公遇困总能寻得新机会,孩子们看得格外专注。“烦恼就像成长路上的小石子,跨过去,就能看见更远的风景。”志愿者的话,让孩子们若有所思点头。
图为“烦恼消散墙”
夕阳西下,课堂在笑声中落幕。志愿者表示,乡村孩子的心理需求易被忽视,这堂心育课不仅想帮孩子们释放当下情绪,更希望传递面对烦恼的积极心态。未来,团队会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用更多元的课程与陪伴,筑起温暖的“心理防护墙”。而“烦恼消散墙”上的纸条,不仅记录着孩子们的小小心事,更藏着团队的初心——愿每个孩子都能卸下烦恼,带着阳光与勇气,在成长路上一往无前,乘风破浪。
照片提供者:陈思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