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阵阵的乡野午后,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洮茶润梦”三下乡实践团队的普通话课堂在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村委会活动室拉开帷幕。五十余名身着各色衣裳的孩子围坐成圈,目光追随着志愿者手中的拼音卡片,清脆的童声与窗外的蝉鸣交织,奏响了一堂充满生机的语言启蒙课。
(图为志愿者在课前准备)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种方言吗?”志愿者的提问让孩子们纷纷摇头。通过生动的动画短片,孩子们了解到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当志愿者用普通话与方言分别说出“你好”“谢谢”时,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大家说一样的话,才不会像猜谜语呀!”课堂上,志愿者展示了印有“普”“通”“话”三个大字的卡片,逐字讲解发音要领。孩子们伸出小手跟着比划口型,从生硬的模仿到流畅的跟读,稚嫩的声音里藏着认真的劲头。“老师,这个‘通’字,是不是和‘天空’的‘空’有点像?”一名扎着羊角辫的女孩举手提问,得到肯定后,她骄傲地挺起了胸膛。
(图为普通话课程现场)
“请你跟我说:‘老师早上好!’”“老——师——早——上——好!”在“礼貌用语接力赛”环节,孩子们分成两队,轮流用普通话表达问候与感谢。当有孩子不小心说错时,队友们会齐声提醒,教室里满是善意的笑声。志愿者设计的“词语猜猜乐”游戏更让课堂气氛升温:通过肢体动作演绎“苹果”“飞翔”等词语,再用普通话描述,孩子们在欢笑中记住了一个个规范词汇。针对乡村孩子易受方言影响的特点,志愿者特意准备了对比练习。“‘喝水’不是‘huó shuǐ’,而是‘hē shuǐ’”,他们耐心纠正发音,并用儿歌帮助记忆:“声母韵母要分清,字正腔圆才好听。”一名男孩课后偷偷说:“原来我以前把‘吃饭’说成‘qiē fàn’是不对的,以后我要当家里的‘普通话小老师’!”
(图为普通话孩子朗诵)
“扁担长,板凳宽……”当志愿者念起绕口令时,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分组挑战《阿牛和牛》《布和裤》等经典绕口令时, 有的孩子急得涨红了脸,有的则凭借灵活的舌头赢得掌声。“老师,这个像唱歌一样!”孩子们争相举手,想要再试一次。最后的“梦想故事会”环节,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愿望。“我想当宇航员,用普通话跟月亮说话!”“我要当医生,用普通话告诉病人怎么治病。”志愿者把这些朴实的话语记录下来,贴在“成长树”的叶片上。夕阳透过窗棂,照亮了孩子们认真的脸庞,也照亮了普通话架起的那座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梁。
(图为志愿者在准备绕口令挑战)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仍意犹未尽。正如志愿者在总结时所说:“普通话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打开世界的钥匙。”这堂充满温情的语言课,在乡野间播下了规范用语的种子,也让孩子们在字正腔圆的表达中,悄悄埋下了走向远方的勇气。
(图为孩子认真上课画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