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黑山羊,金蹄踏富路,振兴惠万家

发布时间:2025-08-24 12: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柏江雪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赓续壮乡血脉、厚植兴农情怀,2025年7月,广西民族大学“微光成炬,距离乡村振兴”实践队循着马山黑山羊的咩咩蹄声再访桂中石漠腹地,探寻草畜平衡、牧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共赢新路径。

7月4日,团队探访古零镇喆盈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热情带领团队深入黑山羊智慧牧场,全程聚焦“合作社+智慧牧业+农旅融合”模式,团队成员亲眼见证马山如何以黑山羊产业为核、以壮乡风情为翼,让“石山披绿、羊群欢歌”的振兴故事在青草间流转延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富民动能。

▲图为实践团队在喆盈养殖专业合作社调研合照


黑山羊的天然禀赋:从石山精灵到餐桌臻品

马山古零黑山羊是广西特有的珍稀畜种,已有数百年放牧历史。其独特品质源自不可复制的喀斯特环境——海拔300-800米的峰丛洼地间,日照充沛、昼夜温差大,富含矿物质的石灰岩山地与百草、藤灌共生,孕育出肉质细嫩、膻味低、氨基酸高的黑山羊。雨后清晨的古零牧场,云雾缭绕峰林,羊群踏石啃青,空气中交织着青草、药草与山泉的清香,沁人心脾。


羊棚里的烟火与生计:黑山羊散户的晨曲与民生题

为探寻黑山羊产业最滚烫的心跳,实践小分队踩着晨露钻进散户的羊圈。泥墙矮院里,黑山羊“咩”声此起彼伏,像一支待奏的晨曲;养殖户端出热茶,一句“每天赶着羊上山,生怕雷公先叫”把风险说得云淡风轻,却把担忧写进眼角。队员们俯身钻进低矮羊棚,记下因缺周转金而踌躇的叹息,也看见夜巡时手电筒划破山雾的坚持——这是产业最前端的烟火气,更是奔向共富路上必须拆解的民生方程式。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探访散户农场

草香羊舍里的“省力革命”:马山黑山羊合作社的生态管理样本

踏入马山县黑山羊喆盈养殖合作社,敞亮的羊舍里,整齐排列的食槽前,黑山羊正低头吃着新鲜草料。负责人笑着介绍:“现在用的是本地草料搭配精饲料,按比例配好后定时投喂,不用像以前那样天天围着羊圈转。”队员们细看,羊舍地面铺着漏粪板,粪便顺着缝隙落到下方,既干净又方便清理。“以前清粪得几个人忙大半天,现在有传送带定时运走,省了不少力。”负责人补充道。参观时,发现黑山羊毛色黑亮,充满活力,这正是科学管理的结果。座谈时,墙上“生态养殖示范社”的牌匾旁,放着近几年的养殖规模统计表,数字逐年增长的背后,是适度运用技术带来的改变——既保留了养殖的本真,又让产业稳步向前。这样的发展模式,既让黑山羊养殖扎下了根,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黑山羊养殖合作社


石山黑玉变金叶,数智牧歌振壮乡

云雾渐散,石山显影。从山坳散户的“草贵羊瘦”,到智慧基地的“数智牧歌”,从山野峰林的“源头守护”,到餐桌的“终端跳级”,千年放牧的低吟已换成智慧羊舍的轻唤。山风掠过百草,羊群踏石啃青,富硒山泉与智慧养殖同频共振,把壮乡的赤子情怀写进每一道肌理。后续,广西民族大学“微光成炬,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将整合调研成果,调研报告升级为“共富施工图”,让“喀斯特黑精灵”跑出石山、跑向市场,更跑成马山县乡村振兴的硬核引擎。这片热土上发生的,不仅是黑山羊的蝶变,更是“石山黑玉”化作“富民金叶”的振兴故事,正以独特方式在石山深处轻轻摇曳,生生不息。(通讯员:柏江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柏江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