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浙疆协作助农实效,推动红色助农产业发展,2025年7月3日,台州学院“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深入享有全国十大果品批发市场、全国优秀果品批发市场美誉的金华水果批发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探究浙疆两地杏果的经营模式与发展现状。
走进杏果交易一线:实践队调研市场商户与功能区
实践队抵达市场后,首先对当地参与浙疆杏果交易的20余家商户及其水果交易区、仓储区展开系统调研。在交易区,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到了来自新疆的优质杏果“小红杏”与“恐龙蛋”,进一步认识到水果定价还会受到产地、品质、运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图为实践队在交易区水果摊调研 供图 朱天辰
科技赋能杏果保鲜:实践队探索智能冷链控温技术
在仓储区,冷链物流车全程配备于运输环节,车厢温度稳定控制在 2-6℃,湿度保持在 85% 上下,并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测并调节车内环境,让新疆小红杏的保鲜期延长至 15-20 天。运输过程中则采用 “分箱封装 + 批次溯源” 的管理模式,按产品种类、采摘时间、目的地进行有序分装,每个包装箱外都贴有专属溯源二维码,以便查看运输全程的温湿度记录和流转信息。这些举措能够有效锁住农产品的新鲜度,减少运输损耗,即使跨越千山万水,依然能保持优良品质,因此顺利进入全国各地的市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图为工人搬运水果 供图 朱天辰
对话商家捕捉“数字脉搏”:杏果商家实现“数据赋能”决策转型
在与商家的深度交流中,实践队敏锐捕捉到行业革新的 “数字脉搏”: “微信社群 + 短视频直播” 构建线上销售矩阵。众多商家借由数字化渠道实时追踪价格波动曲线、洞悉供需潮汐变化。这种 “指尖上的市场洞察”,让商家得以突破信息茧房,精准锚定经营策略,实现从 “经验驱动” 到 “数据赋能” 的决策转型。
图为实践队与批发市场经销商交流 供图 朱天辰
浙疆杏果贸易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特别是在考察过程中,浙江水果批发商在电商冲击下的转型的创业经验,为团队正在开展的援疆助农工作提供参考价值。在本次考察过程中,队员们不仅掌握了小红杏的运营规律,还深入了解了水果销售在品牌建设、包装设计、运输安排以及存储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投入,为优化新疆小红杏产销模式、深化浙疆协作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陈家乐 王逸佳 李景媛 图片:朱天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家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