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春沂三下乡实践队走进阳西县丹江小学,为学生带来一场生动的甲骨文课堂与别样的成语接龙比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甲骨创意绘形
课堂上,志愿者老师以鲜活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从甲骨文命名的由来,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呈现,再到其迄今为止,作为汉字源头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深远意义。一个个知识点娓娓道来,让学生对甲骨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过程中,志愿者老师示范并带领学生动手描摹典型的甲骨文字形,如“休”“木”“日”等,进一步体会甲骨文的韵味。
图为志愿者老师带领学生书写“休”字甲骨文 侯泳柔供图
在创意绘画环节,学生不再局限于对甲骨文字形的简单模仿,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甲骨文与现代绘画元素巧妙结合。“老师老师,快看我的‘鹿’长翅膀啦!”“我的小舟上有个老人在垂钓!”
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以“龙”字为基础,在其周围画上祥云和火焰,勾勒出一条威风凛凛的巨龙,寓意着吉祥与力量;有的学生以甲骨文“河”字为基础,增添“舟”“人”等甲骨文,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老者垂钓图;还有的学生借甲骨文绘画表现自己对“保护森林,人人有责”的决心,画纸上布满了甲骨文“火”字,熊熊的火焰吞噬森林,敲醒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原本空白的画纸,在学生的巧手下,渐渐浮现出一幅幅充满故事性的图画。
图为学生分享甲骨文创意画 侯泳柔供图
成语接龙传意
比赛以“趣味热身——看图猜成语”破冰,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班级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抢答声,来自不同年级的47名“成语小达人”齐聚一堂,分成六组围坐,用灵动的思维和饱满的热情,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成语接龙比赛。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人张大嘴巴,旁边写着‘心’字”时,一位三年级的学生迅速反应:“是‘口是心非’”!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引发全场惊叹,瞬间激发了学生对成语的热情。
图为学生踊跃抢答 侯泳柔供图
本次比赛共设置三个环节,分别是“成语填空”“成语飞花令”“终极PK”,并采用“车轮战”与“限时挑战”双轨制,既考验知识储备,又锻炼临场反应。从“龙马精神”到“春华秋实”,从“心旷神怡”到“龙腾虎跃”,比赛过程中,既有常见成语的流畅衔接,也有一些生僻成语的巧妙运用。孩子们或低头沉思,或踊跃抢答,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为小组加分,现场掌声与笑声此起彼伏,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青春风采。此次成语接龙比赛以赛促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学生们在互动中增进沟通协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图为小组代表进行成语接龙 侯泳柔供图
团队负责人表示:“当甲骨文那古朴的线条在孩子们笔下徐徐呈现,化作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当成语接龙的欢声笑语在教室里四处响起,展现了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场景。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为乡村教育注入了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动力。”
撰文 | 陈梓恩 罗欣桐 刘思婷
图片 | 侯泳柔
审核 | 曾余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思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