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北师范大学“车轮印记——青年实践团”师生一行,怀着对历史的深切敬畏与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使命,踏入了安徽省濉溪县双堆集这片承载光荣与热血的土地。他们不仅在此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淮海战役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更致力于探寻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与焕新表达。
沉浸历史现场:无声的教诲,深彻的心灵洗礼
双堆集烈士陵园静谧庄严,松柏掩映,纪念碑巍然屹立。队员们统一着装,神情肃穆,整齐列队于纪念碑前,敬献花篮、肃立默哀。这一刻,既是对英烈最深切的告慰,也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年轻的心灵在这一刻真切触摸到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与牺牲的伟大。
▲图为在双堆积门口合照
在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内,实践团指导教师王超依托丰富的历史实物与图文资料,为队员们系统讲解了双堆集歼灭战的背景、进程、历史意义,以及人民群众“小推车”支援前线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队员们聚精会神,时而伏案疾书记录要点,时而凝神展品沉思历史,积极与老师互动探讨,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体悟革命先烈的坚定意志与崇高精神。
▲图为了解先烈事迹
▲图为聆听王超老师讲解双堆集战事
调研赋能发展: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实践团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与历史专业的学科优势,围绕“‘小推车’红色文化的当代认知与传播”以及“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等主题展开系统调研。通过问卷发放与现场访谈,团队收集了一手资料与群众意见,为后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奠定了扎实基础。
▲图为聆听群众意见
青春与时代对话:淬炼初心如磐,赓续精神血脉
活动尾声,实践团召开总结分享会。队员们踊跃发言,结合实地感悟畅谈体会。队员胡礼珍坚定地表示:“革命先烈以生命换来今日山河无恙。我们新时代青年理应传承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科技报国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队员吴晓露感慨道:“文物无声,却传递着震憾人心的热血与信仰。我们要把这份精神融入学业与实践,以实干担当书写青春答卷。”此次双堆集之行,不仅是一堂深刻的红色历史教育课,更是一场思想的淬炼与精神的升华。青年学子通过走近历史、对话英雄,汲取了前行的力量,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薪火、守护红色江山、担当时代使命的信念与决心。
撰文 |胡美玲、胡礼珍
图片 | 韩莹莹
指导 | 王超、原康
一审 | 赵娟
二审 | 曹婵婵
三审 | 李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思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