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矛盾化解,需要专业力量“精准赋能”。7月12日,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垚垚致远社会实践队,延续“基层治理调研”的方向,在四位法学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山东正昀律师事务所,通过与律所团队的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调解实务的经验、挑战与方法,为推进基层多元治理积累实践经验。
实践队成员与律所合照
一进入律所会议室,话题就聚焦到“调解的现实价值”上。律所负责人曲主任指出,当前民商案件高发,法院面临“立案难、审判难”的压力,而调解能有效缓解这一困境。“有一起商铺租赁纠纷,承租方因经营不善拖欠租金,出租方要解除合同,双方互不相让。”曲主任回忆,调解员介入后,先帮双方算清“诉讼成本”和“调解收益”,再依据法律条款协商解决方案,最终达成“承租方限期搬离、出租方减免部分租金”的协议,避免了长期诉讼。
曲主任讲解律所工作
调解的生命力跨越古今中外。西周的“调人”、现代的“东方一支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彰显了国内对调解的重视;美国ADR机制、《新加坡调解公约》,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调解的认可。但曲主任也提到,调解实践并非一帆风顺:线上调解时,屏幕让情感传递“打折”,当事人易产生抵触情绪;线下调解虽能营造良好沟通氛围,却受时间、地域限制,协调成本高;部分当事人对调解存在“和稀泥”的误解,担心权益无法保障,给调解工作带来阻力。
在专业交流环节,律所律师们分享了调解的“核心逻辑”。曲主任强调,调解员既要懂法律,能精准界定权责;又要会做心理工作,帮当事人平复情绪;还要有好的沟通技巧,搭建协商平台。“就像剥洋葱,要一层层理清问题——先解决情绪,再处理事实,最后达成共识。”一位律师形象地比喻。
带队老师讲解知识
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受启发。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坚定法治理想,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基层治理中,助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青春在推进“天下无讼”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薛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