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依托校地合作与党建共建平台,走进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街道九二一社区,为社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张拉结构趣味实验”科技课程。此次活动是岭南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旨在将高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下沉基层,激发青少年对物理世界的探索热情。
图为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梁钰婷教学现场 李雨轩 拍摄
课程伊始,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梁钰婷通过展示精美的张拉结构艺术作品和建筑图片,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这些结构是怎么实现稳定造型的呀?”“好神奇啊!”惊叹声此起彼伏,强烈的好奇心被成功点燃。紧接着,一段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将抽象的张拉结构原理转化为直观、可视化的动态过程,复杂的力学知识变得清晰易懂,孩子们跃跃欲试。
在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教学组老师的细致指导下,孩子们分组领取实验材料包,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实践环节充满了观察与解决问题的智慧碰撞。当有孩子纠结于实验说明书中“剪出7cm绳子”却无尺可量时,老师及时引导:“关键是要让周围的四条绳子尽可能保持一样长,中间绳子长度可以灵活调整,后续还能微调。”面对部分小组出现的结构不稳定问题,老师们并未直接代劳,而是鼓励孩子们观察现象、分析受力逻辑,再协作调整细线张力和木板位置,在实践中领悟预应力是赋予结构刚度的核心原理。
图为张拉结构实验现场 李雨轩 拍摄
经过耐心探索与团队协作,一件件精巧的张拉结构模型在孩子们手中“悬浮”成型。看着木块在张力作用下稳定悬浮于空中,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物理原理的神奇力量。更有孩子迫不及待地测试其承重能力,尝试将书本堆叠在结构顶部的木板上,用最质朴的方式验证科学模型的稳固性,现场洋溢着实践探索的兴奋与成就感。
图为孩子迫不及待地测试张拉结构承重能力现场 李雨轩 拍摄
本次活动,是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与九二一社区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的生动实践。通过高校青年突击队的专业引导与社区青少年的热情参与,不仅成功破解了科技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思维的种子。未来,岭南师范学院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完善“三下乡”长效机制,将更多优质科技、文化服务送达社区,共同绘就校地协同育人的新图景。
(通讯员 李雨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贺诗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