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厚重底蕴与青春的蓬勃朝气相遇,一场关于信仰传承的对话,在沁源的红色地标间悄然启幕。近日,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岳青韵传习社”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深入沁源红色地标,以“循红色足迹,悟信仰力量”为主题,开启沉浸式的红色精神解码之旅。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在“长江支队”雕塑前追思,于党旗辉映的“元园”中感怀,在触摸历史、聆听故事的过程里,探寻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书写属于青春的使命答卷。
踏入红色地标,仿佛踏入时光的长廊,历史与当下在此交融共鸣。实践队以“历史解码者”的身份,与红色故事相伴,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初心回溯。
长江支队:追溯南下热血征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巨型雕塑下,队员们仰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豪迈誓言,倾听讲解员讲述那段激昂的历史——300名沁源儿女追随支队南下,将青春与信仰融入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使命。队员们轻抚雕塑的纹理,模拟先辈行军的姿态,在烈日下的驻足中,深刻领悟“听党指挥、不畏艰险”的长江支队精神,让沉睡的红色基因在青春的凝视中苏醒。
初心园党旗:凝视初心坐标
在党旗辉映的“初心园”,巨大的党徽下,队员们展开印有“拓”字的旗帜,与党旗同框定格。传承人手绘的“信仰地图”,清晰展现出沁源红色革命的脉络:从抗日的烽火岁月到解放的浪潮,这片土地如何成为坚不可摧的“红色堡垒”。队员们围站在党徽旁,诵读革命先辈的书信,让“对党忠诚、接续奋斗”的初心,在青春的声音中重新焕发光芒。
实践队以“使命传承者”的姿态,突破地标的界限,让红色故事从静态的陈列转化为动态的行动,从被动的聆听走向主动的践行。
行政学院:探寻红色教育脉络
在沁源行政学院的建筑前,队员们深入研究“红色教育”传承展板,梳理沁源从革命根据地到新时代“红色课堂”的转变历程。他们化身为“红色宣讲员”,为游客生动讲解地标背后的故事,让信仰的火种通过青春的声音传递,使“传承红色基因”从抽象的理念变为可触摸、可感受的实践。
英名墙下:续写使命担当
在长江支队沁源南下干部英名墙前,队员们轻轻擦拭碑名,整理献花,将先辈的姓名与事迹铭记于心。一场“青春问答”在此展开:“如果回到那个年代,我能否像他们一样坚定?” 答案在凝视英名的沉默中逐渐明晰——传承,就是以青春之姿续写“把使命扛在肩”的担当,让先辈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当实践队与红色地标进行深度对话,使命的意义在碰撞中得以升华。队员们感慨道:“触摸红色地标,触摸的是先辈们用热血书写的誓言。让青春成为使命传承的纽带,是我们的责任与荣耀。”
当地的老党员也对实践队给予高度评价:“年轻人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让红色故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使命传承注入了青春的动能!”
一处红色地标,是信仰传承的微缩窗口;一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践行使命的注脚。动力学院实践队以暑期三下乡为契机,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实践,让沁源的红色地标在触摸与践行中“活”起来、“燃”下去。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为笔,书写使命传承的崭新篇章,让红色文脉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澎湃不息,照亮前行的征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承钧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