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刘林泉)夏日蝉鸣中,7月7日至8日,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信小鸽”社会实践队循着先辈足迹,奔赴 “三下乡” 实践之旅。踏入幽居村与大梅村毛湾老屋,叩访白发苍苍的老党员,慰问守护荣光的烈士家属,探寻镌刻岁月痕迹的红色遗址。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沉浸式体验中,革命精神的星火,悄然点亮青年们的信仰之光。
老党员坚守初心,述奋斗岁月
在幽居村老党员朱金华家中,86岁的她精神矍铄,向“信小鸽”实践队讲述往昔。1958年,朱金华在铜鼓党员选拔中脱颖而出入党。此后30余年,她扎根基层,任妇女主任长达28年,以 "组织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为信条。老人轻抚 "光荣在党50年" 纪念章,其讲述让队员深刻理解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从朱金华老人的坚守中,队友们读懂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更期待在接下来的走访中,聆听更多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
▲图为采访朱金华同志往昔事迹
▲图为实践队员与朱金华同志合影
▲图为朱金华同志的红色荣誉物件
烈士居承载追思,传精神火种
踏入烈士故居,堂屋案几上,那张泛黄的烈士证明宛如一页凝固的历史诗篇,静默诉说着往昔峥嵘。家属的手掌轻轻抚过纸面,目光中满是追思:"父亲于1928年投身游击队,枪林弹雨中打土豪、战围剿。三十一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烽火战场。" 岁月流转,他们始终将先辈的故事化作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政府的关怀更让传承永续,春节慰问、清明追思,补助金与问候如期而至,让烈士精神如春日暖阳,持续温暖着后辈心田。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烈士家属
▲图为实践队员与烈士家属合影
毛湾屋镌刻时光,悟信仰磅礴
走进大梅村毛湾老屋,青瓦覆顶,土墙斑驳,这座百年建筑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指尖抚过墙面上深浅不一的沟壑,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褶皱。当地老人的讲述如同一把钥匙,缓缓开启了那段尘封的烽火岁月。在老人低沉而坚定的话语中,队员们仿若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仰的模样,深刻体悟到那段峥嵘岁月里,信仰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老人
纪念馆再现历史,感先烈担当
进入秋收起义纪念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铜像赫然矗立,威风凛凛,让人肃然起敬。实践队成员们在场馆内一边听,一边看,透过馆内的文字、绘画、图片和实物藏品,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在铜鼓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展革命活动时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革命气概、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图为瞻仰毛主席蜡像
▲图为实践队员读红色历史
此次实践如同一把开启时光之门的钥匙,队员们在红色记忆的长河中溯流而上,在新时代的宣纸上书写奉献的华章。“信小鸽”实践队悉心整理一路采撷的红色故事,编织成铿锵有力的宣讲长卷,让那些跨越岁月长河的精神火种,在当代青年心中绽放出璀璨光芒,激荡起永不褪色的红色回响。
▲图为实践队在秋收起义纪念馆前合影
撰文|黄婷
一审|林洋
二审|张文文
三审|胡晨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林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