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卫生护理学院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队响应江苏省委宣传部部署,参与省红十字会联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晨报开展的“永远跟党走——寻访新四军纪念馆中的红十字故事”活动,于8月20日赴镇江博物馆近代史展区、西津渡李公朴故居,探寻抗战时期江苏人道主义救援史,重温红十字先辈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英烈精神,筑牢志愿信念
在镇江博物馆近代史展区,志愿者们系统学习了镇江地区革命英烈的奉献事迹。从辛亥革命时期赵声等志士带领进步青年投身反封建斗争,到抗战时期本地群众自发组建服务队支援敌后战场,一件件史料、一幅幅图片生动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志愿奉献”的精神传承。其中,1938年镇江民间救护队的原始档案尤为引人注目,档案中详细记载了队员们无偿参与伤员转运、物资筹集的具体事迹,其“不计回报、甘于奉献”的行动准则,与当代红十字志愿服务理念高度契合,为志愿者们树立了清晰的精神标杆。
随后,志愿者们前往西津渡李公朴故居。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一生致力于争取和平民主、推动社会进步,其“爱国、民主、进步”的精神内核与志愿服务所倡导的社会责任高度一致。在故居内,通过实物陈列、影像资料及讲解员的深度解读,志愿者们详细了解了李公朴先生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参与民主斗争的历程,尤其对他“抱着牺牲的决心,为中国的民主和平而奋斗”的誓言感触深刻,进一步认识到志愿服务不仅是日常的点滴奉献,更应承载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
立足专业特色,深化服务认知
结合卫生护理专业特点,志愿者们在两处红色教育基地中重点关注了革命时期医护救助、民生服务相关史料。在博物馆近代战地救护展区,了解到战争年代医护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在李公朴故居,学习到他在抗战时期推动民众教育、关注基层医疗的实践,这些都让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自身专业价值与志愿服务的结合点。大家表示,作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志愿者,更应将“守护生命健康”的职业追求融入志愿服务实践,在社区义诊、健康宣教、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中,以专业能力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革命先辈的担当精神在新时代志愿服务中延续。
凝聚青春力量,践行时代使命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围绕“如何传承英烈精神、提升服务质效”展开专题讨论,深刻感悟到红色基因的时代分量。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从历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践行志愿服务的不竭动力,以青春之名续写奉献篇章,用专业所长守护生命微光,让“人道、博爱、奉献”的旗帜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愈发鲜艳,为社会进步与民生福祉贡献属于青年一代的热血与担当。(供稿: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商玉婷 张筱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