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乡行,悟见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22 20: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子豪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七月的风裹着夏意,我们踏上西的土地,七天的三下乡实践,如同一卷鲜活的生活切片,将基层的温度、医疗的脉动与青春的担当,一一铺展在眼前。

初到岳西的午后,烈士陵园的松柏静穆。听着讲解员诉说先烈们为山河无恙抛头颅的故事,我忽然意识到:“爱国” 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前辈们用热血写就的传承。当指尖抚过纪念碑的纹路,一种使命感在心底扎根作为医学生,我们守护健康的初心,何尝不是另一种 “报国”?

养老院里,老人浑浊的眼睛映着我们的身影。教王奶奶使用简易血压计,她反复摩挲仪器,像捧着稀世珍宝;讲医疗器械科普时,李爷爷凑到跟前,皱纹里都是求知的光。那一刻我懂了:基层医疗科普,是把专业知识掰碎了、暖化了,喂到百姓心里。当我们蹲下身,和老人平视交流,“医者仁心” 不再是课本里的字,而是掌心传来的温度。

走访社区诊所时,陈医生指着锈迹斑斑的旧设备叹气:“这些老伙计还在撑着,但精度早跟不上了。” 调研基层医院设备,发现不少仪器超期服役,更新滞后。和基层名医访谈,却见他们眼神发亮:“哪怕设备旧点,也得守着乡亲们!” 这话像重锤敲在心上 —— 基层医疗缺的不仅是硬件,更需要人才扎根、技术下沉。我们记录下设备清单,也记下了肩头的责任:未来若能让先进医疗更 “接地气”,该多好!

助农那天,老乡教我们辨药材、话收成,我们反过来讲节气养生、田间防护。原来,健康科普可以和农事这样亲近 —— 教村民给茶叶除虫时掺讲农药安全,收果子时提醒腰伤防护。土地里的学问,和医学知识缠成了活的教材,让“健康下乡” 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长在乡土里的庄稼。

给留守儿童支教,最难忘那堂暑期安全课。讲到防溺水时,孩子们忽闪的眼睛里,有好奇,更有一丝惶惑原来有些孩子真的没大人教过这些。我们画漫画、演短剧,看着他们把安全要点记在本子上,又担心这些知识能真正护他们一夏平安吗?那一刻,“支教” 不再是简单的志愿,而是和时间赛跑的守护,催着我们把每句话讲得更透、更牢。

返程的车上,窗外的禹西渐渐后退,七天的画面却在脑海里清晰起来:陵园的松柏、老人的笑纹、诊所的旧设备、孩子的笔记本…… 这些碎片拼成了 “基层” 的模样,也让我明白:三下乡不是 “体验生活”,而是让我们这些 “校园里的苗”,扎进土地里,去感受真实的需求,去长出能扛事的枝桠。

未来,我想带着这份从乡土里抠出来的 “真实” 重返课堂,把知识磨得更锋利、更温暖,盼有一天,能真的成为基层医疗的 “新鲜血液”,让健康的种子,在更多乡土生根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子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