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 “芯路探微” 实践团深入长治半导体企业探寻科技创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2 18: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杜宇阳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 月27日—7月30日,中北大学“芯路探微”半导体产业调研实践团深入山西省长治市的半导体企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中科潞安紫外光电、华耀亿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和高科华烨公司,深入了解当地半导体企业在技术创新、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中科潞安:深紫外LED技术筑牢产业根基

中北大学“芯路探微”半导体产业实践团首站到达中科潞安,深入了解深紫外LED芯片的生产流程与技术突破。工作人员先带领实践团参观了LED紫外光电产品展厅,介绍了产品在消毒杀菌等领域的应用及相关技术原理。随后,成员们换上无尘服进入生产车间,现场观摩LED芯片的晶体生长、切割、封装等工序。“每一片芯片的生产都要经过多道精细工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最终质量。”车间技术员介绍道。实践团成员通过观察窗,看到自动化设备精准操作,详细记录了芯片封装的具体流程。技术员详细讲解每一道工序的精密操作与技术要点,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半导体制造的高精度与高复杂性。中科潞安在深紫外LED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消毒杀菌、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半导体技术的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团在中科潞安生产车间参观与调研 工作人员 供图

华耀亿嘉:产教融合 + 数字转型双轮驱动

离开中科潞安后,实践团来到山西华耀亿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参观其芯片封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焊接、检测等工序,让同学们对半导体产业的现代化生产有了直观的认识。随后的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与实践团师生围绕半导体产业展开交流。负责人介绍了公司在封装技术上的创新成果,师生们则结合专业知识提问,双方就产业发展现状、技术瓶颈及未来趋势等话题深入探讨,现场氛围热烈。实践团领队严浩然在座谈会上积极提问:“企业在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企业负责人回答道:“主要挑战在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但我们会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克服这些困难。”此次参观与座谈,让同学们对半导体产业的智能化生产和发展态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图为实践团在华耀亿嘉参观与调研 李永胜 供图

高科华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双向赋能

实践团最后一站走进高科华烨,先后参观了其半导体生产线和员工生活区。在生产线区域,工作人员结合实物演示,详细讲解了固胶、点胶、引线键合等关键工序的操作原理:“固胶时要控制胶水厚度在5-10微米之间,既要保证芯片固定牢固,又不能影响散热;点胶时则需根据芯片尺寸精准控制胶量,误差不能超过0.1毫克。” 同学们通过放大镜观察工序细节,对半导体产品生产的精细化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生活区的参观则让同学们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人文关怀:24小时供应热水的宿舍、每周更新菜谱的食堂、配备齐全的健身房……这些设施不仅为员工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更体现了企业在强保障方面的努力。在座谈会上,几位微电子专业校友分享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经历,让同学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在高科华烨参观与调研 工作人员 供图

图为实践团在高科华烨的合影 工作人员 供图

总结:以实践促思考,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中北大学“芯路探微”半导体产业调研实践团的企业调研活动,让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技术和生产流程,深刻认识到产业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与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实践团成员们明晰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未来,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投身于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实践,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讯员 严浩然 杜宇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宇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