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队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8-22 18: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韶涵   阅读 25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红色担当的医学人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5年7月20日至8月16日,分赴北京、上海及河北承德、衡水、廊坊、保定、石家庄七地,通过走访校友、参观校史、祭奠英烈等活动,让红医精神在实践中焕发新活力。

回望校史,触摸红医根脉

2025年7月20日,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承德分队首站走进校史馆。

在泛黄的史料与生动的讲解中,队员们仿佛看到了一代代承医人穿梭于岁月长河:他们中有扎根山区的基层医生,有坚守讲台的医学教师,有用医术守护生命的临床骨干。这些身影共同勾勒出“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埋头苦干、救死扶伤”的红医群像,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医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

2025年7月25日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承德分队随后展开本地走访。

校医院高智旭医生结合日常诊疗分享道:“给师生量血压、处理小伤口,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正是‘心系群众’的红医精神在当下的体现。”人体解剖教研室刘东慧老师则从教学角度阐释:“让学生在解剖实践中敬畏生命,就是红医精神最基础的传承。”

从校史馆里流淌的岁月记忆,到高智旭医生听诊器下的日常脉动,再到刘东慧老师解剖台前的生命启迪,承德分队的每一步走访,都在为“红医精神”写下更鲜活的注脚。原来,这种跨越八十载的精神传承,从不需要刻意标榜的宏大叙事,它就藏在为师生量血压时的专注里,浸在解剖教学中对生命的轻声叩问里,融在每一代承医人“把平凡事做到极致”的坚守里。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与初心的重逢——让队员们明白,红医精神的火种,早已在承德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而他们,正是要接过这簇星火,在未来的医学路上,以更坚定的脚步,让这份血脉在平凡中赓续,在坚守中闪耀。

图 团队成员参观校史馆和承德分队采访承德校友

扎根一线,诠释医者担当

2025年8月12日,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衡水分队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见到内分泌风湿免疫科主任孙芳芳。

面对“平凡如何成就伟大”的提问,她笑着指向办公桌上的病历:“红医精神就藏在这些本子里——每次调整用药、每句病情解释,都是对患者的负责。”她特别叮嘱学弟学妹:“医学进步再快,也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就像盖楼要先打好地基。”

图 衡水分队成员采访衡水校友

批注藏着真意,叮咛续着红心

2025年8月13日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廊坊分队走访大城县医院的庞世静、刘得欣两位医生。

谈及带教心得,庞世静翻出写满批注的带教手册:“红医精神的传承,就藏在‘再仔细点’的叮嘱里。”刘得欣补充道:“医生既要懂技术,更要懂人心,这种温度需要一代代传下去。”

从庞世静手册上的批注到刘得欣诊室里的言传身教,廊坊分队看到的,是红医精神最生动的“传帮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传承,是让每一份严谨都有来处,让每一份温度都有归途。当年轻医生接过那本带教手册,当“再仔细点”的叮嘱变成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诲,红医精神便有了跨越代际的生命力——它不在历史的陈列馆里,而在每一次医患交流的眼神里,在每一台手术的专注里,在一代又一代医者掌心传递的温度里。

图 廊坊分队成员采访廊坊校友

实践淬炼,厚植为民情怀

2025年8月14日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北京分队的线上采访,让队员们看到实践教育的力量。

京东健康体检中心的杨阳学姐回忆:“在校时反复练习静脉穿刺,从手抖到沉稳,这些实操课让我如今能快速应对工作。”

北京市区级卫健委的骆怡霖学姐则强调:“红医精神教会我,群众健康无小事。政策落地、医患协调,把这些‘小事’做好,就是践行使命。”

北京分队的线上之行虽未谋面,却让队员们触摸到了最真实的传承:实践教育的力量,从来不是让学生复刻前辈的足迹,而是教会他们在不同岗位上,都能守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学校不仅教会他们“怎么做”,更让他们明白“为谁做”。那些在实验室里流下的汗水,那些在课堂上听过的红医故事,那些被老师手把手纠正过的操作,最终都化作了杨阳采血时的稳、骆怡霖办事时的细,让红医精神从课本上的文字,变成了服务群众时的自觉。当杨阳在体检中心为受检者减轻痛苦,当骆怡霖在卫健委为群众解决难题,她们脚下的路或许不同,但方向始终一致——那正是红医精神指引的方向,是实践教育浇灌出的成长,让每一份坚守都有力量,每一次付出都有意义。

从杨阳学姐穿刺练习时的“手抖到沉稳”,到骆怡霖学姐处理“小事”时的“耐心与较真”,北京分队的队员们渐渐明白:红医精神的传承,从来不只有一种模样。它可以是临床技能的“千锤百炼”,让实践成为应对挑战的底气;也可以是服务群众的“小题大做”,让初心在细碎事务中愈发坚定。而学校给予的,正是这种“既能扎进技术里打磨精度,也能沉到民生中传递温度”的培育——这或许就是实践教育最深层的意义:让红医精神不仅记在心里,更能落在手里、行在脚下。

图 北京分队成员线上采访北京校友

2025年8月13日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保定分队采访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袁培医生与长城外科医院的张金会医生。

他们不约而同提到“耐心”:“倾听患者的焦虑,理解他们的难处,这是红医精神里的人文温度。”两位从业多年的医者虽身处不同岗位,却在谈及从医心得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耐心”二字。“面对患者,不仅要治好病,更要俯下身倾听他们的焦虑,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难处。”这份对患者的共情与关怀,正是红医精神中人文温度的生动体现,也让实践队员们对医者仁心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图 保定分队成员采访保定校友

耐心承脉,缅怀铸魂

2025年8月15日,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保定分队队员们来到蠡县中滑村烈士塔前祭奠。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大家敬献花篮、鞠躬缅怀,静静聆听那段战火纷飞中,革命医者们秉持“政治坚定、服务人民”的信念,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的历史。当指尖拂过塔身镌刻的烈士名字,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始终是红医精神永不褪色的底色,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医学生前行的精神坐标。在缅怀中更深刻懂得:“政治坚定、服务人民”是红医精神永不褪色的底色。

图 保定分队成员祭奠刘文芳烈士

薪火相传,续写承医篇章

2025年8月16日,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上海、石家庄分队的走访为实践画上圆满句号。

思派健康的卫璇学姐说:“从医学生到临床协调员,身份变了,但‘守卫生命’的初心不变。红医精神就是在平凡中精研,在坚守中发光。”同日,高邑县人民医院的王运生医生则用“做好手头事”概括红医精神:“精准读好每一张片子,写好每一份报告,微光汇聚就能照亮健康之路。”

图 上海分队成员采访上海校友

行以致远,微光成炬

2025年8月16日承德医学院“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石家庄分队走进高邑县人民医院,采访承德医学院毕业校友——影像科医生王运生。

王运生医生回忆起在承德医学院的时光,浓郁的学术氛围与充实的实习经历仍历历在目。他常说,红医精神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融在行动里的坚守——首要便是沉下心,把手头的每一件事做扎实。在他看来,真正的成长与提升,始于对本职工作的极致专注与敬畏:是把“为百姓服务”的誓言,揉进每一次精准读片的细致里,刻进每一份严谨报告的字行间。当无数这样的微光汇聚,便能照亮健康中国的前行之路,这正是红医精神在新时代最朴素也最坚韧的传承。

图 石家庄分队成员采访石家庄校友

承薪火,践初心

承德医学院八十周年校庆之际,“承医八秩,红脉赓续”暑期实践队循着校友足迹,体悟红医精神的人文温度与“政治坚定、服务人民”的底色。这份精神,沉淀在校史中,践行于医者一线,更在代代学子中传承闪耀。八十载红脉绵延,新时代学子接过火炬,将以“严谨、求实、勤奋、创新”校训为尺,在医学路上步履铿锵,让红医精神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实践中,绽放跨越时代的光芒,为校庆添彩。

图 团队成员合影

撰文 | 宋韶涵 仲子惟 薛永琦

图片 | 付绍蕊  冯雪媛 秦怀智 董雨鑫 王涵

审核 | 宋韶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韶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