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种子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号召,助力“天府粮仓”建设,2025年7月7日,四川农业大学法源实践团:法源——法治“农”门阵之法润良种服务团在雅安市人大常委、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及司法局、雅安市若干乡村开展了贴近民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一头连着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一头系着乡村振兴的脉动,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落地的关键一环。正因如此,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筑牢创新育种的法治屏障,已成为保卫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正是基于这一时代命题,法润良种实践团主动担当,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扎根乡村、惠及农户。
种苗似金:法宣短剧识真假
“哎……我之前就是买到不好的种子,种出来的玉米不结籽,玉米秆还是空杆,一折就倒了。”在桂花村村民会议室里,一位老奶奶看完法治宣传情景剧后,结合自身经历感慨道。身旁的村民纷纷点头附和,现场气氛热烈。
图为《法润沃土·良种兴川》法治情景剧展演(康兰心供图)
实践团通过展演原创法治情景剧,让种业维权知识走进村民生活。此次展演的情景剧由服务团自主编排,以乡村常见的套牌种子、伪劣种子问题为题材。剧中角色田婶因忽视种子质量,购买白皮袋装种子导致产量连年下降,起初还误以为是自身种植技术问题,直至小禾与王书记介入才发现种子存在质量隐患。通过真实可感的角色代入和矛盾冲突,直观呈现了劣质种子对于粮食安全的危害。
展演结束后,村民们围绕剧中情节展开热烈讨论,纷纷分享自身遇到的种子问题。服务团成员抓住契机,结合剧中违规行为逐条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讲解假种子识别方法,包括查看“双证一码”、包装标识完整性等实用技巧。通过“情景剧展演+现场互动”的形式,村民们不仅加深了对种子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更初步掌握了维权基本流程。服务团将持续收集村民反映的种子问题,针对性优化法律服务内容,为筑牢乡村种业安全防线贡献力量。
维权若火:村委干部齐下阵
集中实践期间,“法润良种”农村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返家乡实践法律服务团率先开展实地调研,先后走进柏香村、葫芦村、桂花村,以问卷调查为主体,结合农户访谈、干部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种子购买渠道、使用体验及维权现状。实践团第一时间与村委干部进行村干部访谈,就收集到的种子质量问题、受害现象等情况进行深入沟通。
反馈结果显示,当地种子盗版问题确实存在,但村委通过加强农资市场巡查、推广正规供种渠道、建立问题种子预警机制等措施,已有效预防农户受骗风险。“当前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农民自身的维权意识和辨假能力。”村委干部提出了共性建议,为实践团后续法治宣传指明了方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葫芦村干部对话(杨沣瑷睿供图)
法政走访:访谈求知明体系
为筑牢种业知识产权维权防线,实践团进一步走访雅安市人大常委会、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司法局,深入了解种业司法案例与执法运行机制。
天全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浩在访谈中指出:“农村播种主力多为老年人,容易轻信销售人员的产量宣传;部分农户为图便宜或转售牟利购买‘三无种子’,遭遇损失后常因维权无门陷入困境,这给农业执法工作带来不小挑战。”农业农村局在处理种业维权案件时,会第一时间开展案情核查、调取技术资料,并联动村委会、市场监管等主体形成工作合力。种业维权涉及专业鉴定、证据固定等多个环节,必须依靠各部门依法履职、协同推进,才能让受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实践团成员专访天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新产品推广股股长宋卫先(袁源供图)
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郑菲菲介绍,对于商标侵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维护依旧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例如DNA鉴定确认比对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认定。农户和合作社更需要提升权利意识,区分自用和商业经营的界限。需要通过专业化分工,动态界定农民的权益,厘清行政、民事边界,推进更完善的司法体系构建,进一步助力“天府粮仓”建设。
实践团成员就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议题专访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郑菲菲(马心意供图)
司法机关作为种业维权的重要保障力量,在处理侵权案件时坚持高效响应:第一时间核查案情细节、调取专业技术资料,同时联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通过技术鉴定、证据固定等专业流程推进维权。针对农村老年农户易轻信宣传、购买“三无种子”后追责无门等现实难题,司法机关不断畅通维权渠道、明晰权责分工,切实破解维权梗阻。这种多方联动的法治实践,有效保障了受损农户的合法权益,是“天府粮仓”法治建设的坚实后盾。
正当青年:汗水与稻谷的诗篇
种子,乃农业之根基。服务团成员踏晨露走访田间,用问卷记录农户的期盼;顶烈日排练法治微电影,让法条贴近泥土的温度。作为“法润良种”服务团成员,这个夏天我们在种业维权一线收获成长。
夏日田垄间,我们既看到农户对良种的渴求,也深知自身经验尚浅:初访时曾因方言不通漏记需求,普法中偶因专业术语让村民困惑。为此,我们一再查询资料优化调研提纲,联合本地同学将宣传语改编成乡土俚语。这份成长离不开各方支持:村委干部带路走访破解入户难题,立法、执法、司法机关以案释法帮我们理清维权脉络,农业部门提供的技术资料让法治宣传更具针对性。
汗水浇灌成长,协作凝聚力量。我们深知种业维权任重道远,未来将带着这份实践积累持续精进,以更扎实的专业能力回馈信任,让法治微光始终照亮田间地头的丰收希望。
撰文:康兰心
供图:杨沣瑷睿、袁源、马心意、康兰心
审核:李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