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关于“妙趣传统节日,手工体验端午情”为主题的七彩假期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2 15: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汪子一 李文武 李欣怡 黄敏斌   阅读 6.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汪子一 李文武 李欣怡 黄敏斌)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与实践能力,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县锡福村,开展“妙趣传统节日,手工体验端午情”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端午文化讲解与粽子手工制作为核心,通过“文化认知+实践体验”的模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参与中感受传统节日魅力。

图为志愿者合影

一、溯源端午:解码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活动开篇,志愿者以生动叙事打开端午文化之门。通过屈原投江的爱国故事,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起源与家国情怀的深度关联——战国时期,屈原为楚国振兴奔走却遭流放,楚国灭亡后,他怀抱赤诚投身汨罗江,百姓划船搜救、投粽护身,这一典故让“纪念先贤”的节日内核变得可感可知。

随后,志愿者系统介绍端午习俗的文化寓意:挂艾草象征驱邪祈福,戴五彩绳寄托平安愿景,赛龙舟彰显团结奋进,吃五毒饼寓意远离灾祸。通过“我家的端午”分享环节,孩子们主动讲述家中过端午的经历,在互动中理解传统节日不仅是民俗的集合,更是民族精神与生活智慧的传承载体,为后续手工实践奠定文化认知基础。

二、巧手包粽:在沉浸式制作中深化文化体验

手工制作环节以“创意粽子”为载体,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完成从“折容器”到“做装饰”的完整流程,在动手过程中实现文化感知与能力培养的融合。

志愿者先示范制作框架:沿虚线折痕形成盛放彩泥“馅料”的小容器,再将不同面沿折痕重合包裹,随后按棱边数字与箭头方向缠绕彩线(可自由搭配颜色),最后用预留彩线穿珠点缀。过程中,孩子们在折叠、包裹、缠线、装饰的连贯操作中,既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空间思维与手眼协调能力,又在自主选择彩线颜色、设计装饰样式时迸发创造力。不少孩子边制作边联想端午习俗,如用红色彩线表达“对屈原的敬意”,让手工成果成为文化情感的载体。

制作完成后,“创意粽子展”上,孩子们主动分享作品设计理念,在展示与交流中深化对端午文化的理解,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

三、活动影响:以节日为媒,厚植文化自信

此次活动实现了“认知-实践-认同”的递进效果。孩子们不仅系统了解了端午的起源与习俗,更在手工制作中亲身体验了传统节日的“可操作性”,从“知道端午”进阶为“热爱端午”。家长反馈显示,活动后孩子们主动向家人讲述屈原故事、展示手工粽子,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家庭场景中持续生长。

图为志愿者合影

志愿者团队表示,将继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设计更多“可体验、可感知”的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为“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注入传统节日文化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子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