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倪欣烨、储伟宏、刘娴、陈智林)红色电波永不逝,科学精神代代传。苏州工学院“红色电波星火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江苏常熟、泗洪两地,开展了一场生动的主题宣讲之旅。实践团成员追寻红色足迹,走进常熟李强故居、深入社区基层、走入希望课堂,以生动的党史教育和感人的科学家精神为主题,感悟初心使命,砥砺报国志向。在走访中,成员们用心丈量信仰的厚度,悉心收集社区居民口耳相传的李强院士的事迹与珍贵见闻,并制作知识问卷,开展调查。新老党员齐聚一堂,共读李强院士传记,交流思想感悟,碰撞智慧火花。李强院士的革命故事与科学精神融入课堂,让红色基因与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踏入这座位于常熟的李强故居。这座五上五下木质结构的楼房,如今已成为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原件和文献资料。故居内的“亦爱庐”让队员们驻足良久,这间书斋见证着中共常熟特别支的建立、常熟地区革命星火的点燃,跨越时空诉说着革命年代的惊心动魄。在庄严肃穆的中共常熟党史馆大厅,实践团全体党员团员举行了宣誓仪式。面对鲜红的党旗团旗,队员们高举右拳,重温入党入团誓词,铿锵誓言在展厅内回响。短短百余字的誓词,是每个党员对党的第一个承诺,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学习李强同志,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
追寻红色足迹,口述峥嵘历史
实践团深入社区,走访多位熟悉李强院士生平事迹的老党员,与他们共读《匕首之刃——李强传》,畅谈读后感,聆听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李强同志在苏联钻研无线电期间,曾以重大理论创新震动苏联科学界。然而抗战爆发初期,他毅然回到烽烟遍地的祖国。”成员们认真记录这些珍贵记忆,并将口述内容整理成详实的访谈材料,为深入挖掘李强院士的事迹、开展入户宣讲奠定了扎实基础。携带着精心梳理的故事与资料,实践团走进泰安街道,推出“永不消逝的电波”主题宣讲活动。通过巧妙设计的知识问答和生动的情景演示,队员们将李强院士创造我党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的艰辛历程娓娓道来,让革命记忆穿越时空,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居民。
铸牢红色信仰,解码革命历程
实践团在魏营中学开设“希望班”,为初中生带来别开生面的科技与历史融合课程。通过“科学家故事+无线电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了解李强院士研制我党第一部收发报机的历史贡献后,动手体验无线电收发报模拟。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们两人一组,一方用发报机发送加密电码,另一方则全神贯注地接收解码。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对革命年代通讯工作的艰辛有了切身体会,对李强同志等先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苏州工学院“红色电波星火传”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行动传承信仰力量。李强同志矢志报国的科学家精神与革命情怀,如同永不消逝的电波,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书写青春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倪欣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