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黄河战略!山东交通学院学子解码东阿“工业+非遗+旅游”融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2 14: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于润莹、姜皓然、李璟昊   阅读 8.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于润莹、姜皓然、李璟昊)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探索乡村振兴特色路径,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河韵智行”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暑期走进山东东阿县,围绕“黄河韵・东阿情——‘工业+非遗+旅游’全产业链升级”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在实地探访中解锁产业融合新密码,以青春智慧为地方发展注入活力。

▲图为团队合照

作为黄河下游重镇,东阿县拥有千年阿胶工业遗产、国家级非遗“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及鱼山梵呗、东阿杂技等文化瑰宝,同时坐拥黄河生态湿地、艾山风景区等自然与人文资源,为“三链融合”提供独特禀赋。实践队紧扣这一资源优势,分赴毛驴产业、阿胶产业、艾草产业三大核心领域,展开全方位调研。

一、毛驴博物馆溯源千年产业脉络,繁殖基地解码“科技+文旅”赋能路径

在毛驴产业板块,实践队首站打卡中国毛驴博物馆与现代化毛驴繁殖基地。博物馆内,古代毛驴骨骼化石、传统养殖工具与驴玩偶、驴奶粉、阿胶制品等衍生产品交相辉映,清晰勾勒出毛驴从“农耕帮手”到“产业瑰宝”的千年变迁,让队员们直观感受文化对产业的串联作用;而繁殖基地里,自动化饲喂设备、精准温控系统与“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则展现出科技赋能下“工业筑基、旅游延伸”的生动实践——基地开发的养殖观光、科普研学项目,让生产场景变身旅游打卡点,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

▲图为参观中国毛驴博物馆▲图为参观毛驴繁殖基地

二、阿胶博物馆触摸非遗深厚底蕴,阿胶世界诠释“传统+现代”融合新篇

在中国阿胶博物馆,金红交织的历史壁画、清代贡胶朱漆木匣、近两百年历史的道光贡胶等千余件藏品,串联起阿胶从古籍记载到现代产业的传奇脉络,队员们在触摸非遗技艺深厚底蕴的同时,也对阿胶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深刻认知;走进阿胶世界,智能蒸汽化皮机、实时数据屏、直播熬胶工坊等现代化场景令人眼前一亮,“当天下单、次日鲜达”的鲜制服务与全球直播推广模式,打造出“看得见、能参与、可购买”的旅游消费新场景,完美诠释了传统非遗与现代工业、旅游消费的深度融合。

▲图为团队合照

三、深挖“九顶莲花艾”全链价值,解锁乡村“产业+民生”振兴密码

在艾山风景区,实践队解锁了乡村“以艾兴业”的振兴密码。漫步艾山新村,“九顶莲花艾”文化印记随处可见:村史馆记录着村庄从传统种艾到构建“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蜕变,300余种艾草产品覆盖健康养生各领域;YOU艾时光主题邮局、艾草电商运营中心、艾灸体验馆等空间,让“艾”文化从自然草本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闲置老屋改造的“酱菜院”“艾草体验馆”与艾草主题墙绘相映成趣,村民自制的艾草香包、艾条成为旅游热门伴手礼。此外,村庄通过统一打造精品民宿、推行“党员积分制”,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同步推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东阿范本”。

▲图为参观you艾时光邮局    据悉,实践队后续将整合调研成果,形成《东阿县“工业+非遗+旅游”全产业链升级研究报告》,并协助当地开发“黄河手造”非遗衍生品电商方案,推动特色产业进一步对接市场。此次实践不仅是山东交通学院学子践行“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更以青春力量为沿黄地区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考样本”。

撰文 | 于润莹

图片 | 晏欲博

一审 | 于润莹

二审 | 李璟昊

三审 | 姜皓然

审核 | 钱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润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