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400小组”背后的故事!宁大学子探寻隐秘战线上的忠诚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2 11: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佳琪   阅读 5.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解密“400小组”背后的故事!宁大学子探寻隐秘战线上的忠诚密码

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杨佳琪、姚鑫妍)2025年8月21日,宁波大学“烽火再燃・青力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与76岁的黎豫杭阿姨倾心交谈,随着她的讲述,一段关于“400小组”的隐秘历史缓缓铺展——这是一群在抗日烽火中,以“叛徒”之名行救国之实的无名英雄,而黎阿姨的母亲莫奇(原名莫笑珍),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实践团成员访谈照片

暗线潜行,血润根基

实践团的同学们围坐一旁,认真聆听着,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偶尔因黎阿姨的讲述而停下,眼中满是对那段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崇敬。“400小组”是抗日时期全国唯一深入到日本宪兵队中的组织。“表面上,他们是人人唾骂的‘汉奸组织’,周旋于日本宪兵队和伪军之间;暗地里,他们是四明山的‘输血线’。”黎豫杭解释道,400小组的核心任务是为根据地运送药品、布匹、火药等禁运物资,还要打探情报、营救被捕人员。

▲黎阿姨的母亲莫奇(原名莫笑珍)的照片

契机入组,智送火硝

莫奇加入小组的契机颇具传奇性。“1944年初,我母亲被国民党逮捕、在伪连长家中暂居时,通过交通员将情况汇报给了敌工委,组织了解到她的机智与坚韧后,认为她适合潜伏工作,便正式吸纳她加入。”黎豫杭介绍。

1944年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连制造子弹的火药都成了奢望。上海地下党好不容易弄到一包火药,却困于层层关卡无法运出。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400小组肩上。小组成员朱仁达与莫奇伪装成富商夫妇,让日本宪兵队的牧场帮忙带皮箱,谎称内有“黄货”。火车上宪兵抽查,皮箱借牧场身份蒙混过关。

▲黎阿姨将皮箱捐赠给新四军博物馆

忍辱潜行,传火于薪

“他们最怕的不是日本宪兵的刺刀,而是老百姓的唾沫。”黎豫杭的话,道出了400小组最痛的挣扎。这群年轻人以“叛徒”之名潜伏,白天与伪军家属打麻将套情报,晚上帮“汉奸”写信博取信任,暗地里却将药品藏在毛笋里、把情报缝进棉衣内。心理的煎熬远超生理的疲惫,他们长期处于极度危险的环境中,每一次执行任务都像是在悬崖边行走,但“把鬼子赶出去,让老百姓安稳过日子”的信念成为他们在黑暗中前行的火把。实践团的同学们听到这里,纷纷感慨英雄们的不易与坚定。

▲团队成员与黎阿姨合照

访谈结束时,学子们望着窗外的阳光,心中百感交集。实践团的邢同学感慨道:“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潜伏’总觉得遥远,但今天听了400小组的故事,才明白那些‘伪装’背后是多么滚烫的信念。他们顶着骂名守护的,正是我们今天安稳的生活。这或许就是传承的意义——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依然能触摸到当年那群年轻人用生命点亮的理想之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佳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