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 “赤心豫西行” 社会实践队赴河南省巩义市豫西抗日纪念馆及巩义抗日司令部旧址,开展 “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队伍在实地实景中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体悟红色文化,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深刻领悟党的领导与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党报国的信念与担当。
上午第一站,实践队员首先来到了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柏茂庄园的豫西抗日纪念馆,这是河南省唯一的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是河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抗日战争时期,曾是豫西八路军一支队司令部和豫西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展馆,对展厅内的各个场景进行了细致的介绍。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以及生动逼真的复原场景。从一支支斑驳的枪支,到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从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战斗画面,到一件件先烈们用过的简陋生活用品,都展示着当年那段艰苦卓绝却又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
▲图为实践队员在豫西抗日纪念馆参观 吴限提供
在纪念馆门口,实践队员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旧址上空,既是对入党初心的回望,也是对革命先辈的告慰,更彰显了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坚定信念。在这里,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豫西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了解到无数英雄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深刻认识到了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在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言 吴限提供
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涉村镇上庄村,这里坐落着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这座由丁、李、田三姓祠堂组成的建筑群,看似普通,却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指挥战斗、运筹帷幄的核心之地。简陋的办公桌椅、陈旧的地图,体现出当时条件的艰苦,但即便如此,抗日将士们依旧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他们以这里为中枢,领导着广大军民与日寇展开了一次次激烈的交锋,有效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整个豫西地区的抗日斗争乃至全国的抗战胜利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见证了无数抗日志士的智慧与勇气,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爆发出的强大凝聚力和顽强生命力。
▲图为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 王晟懿提供
从豫西抗日纪念馆到司令部旧址,队员们走过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感受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力量,更领悟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开展主题研讨会,分享各自的心得感悟。“以前在书中读到的历史,今天变成了可触可感的记忆。看到墙上展示的当时的群众为八路军捐赠物资、八路军帮助农民收小麦的照片,我明白了‘家国’二字的分量。”实践队成员姜欣茹同学说。“司令部旧址的煤油灯、旧地图,仿佛还带着当年的温度。这让我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要带着先辈的信念,走好我们这代人的路。”实践团成员王晟懿同学说。此次参观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豫西抗日纪念馆合影留念 吴限提供
此次巩义红色寻访,不仅是对抗战精神的学习体悟,更成为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当青春脚步丈量过先辈战斗的土地,当年轻心灵与历史脉搏同频共振,革命薪火便在这代代相传中愈加炽烈。队员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的精神滋养,把对英雄的崇敬化作建设社会、服务人民的扎实行动,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通讯员 高卓 焦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焦元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