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孙伟栋、惠玺羽、王欣然、梁雅静、郭培宇、王佳彤、田昊然、姜乐媛、谢雨蒙、王海颖)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央财经大学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专项活动。青岛大学云碳e联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入选专项团队。实践团赴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开展以“探索数字碳账户新范式”为主题的“金融强国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企业调研、研习交流等方式,走进扬州市大数据局、南京大学、扬州市总商会等地,从政府部门及企业视角聚焦长江流域绿色经济发展、专精特新企业转型路径,挖掘数字碳账户创新前景。
(一)走访政府部门,调研绿色制造体系发展
图为实践团在扬州科技馆。孙伟栋 供图
实践团抵达扬州市大数据局,开展深度调研学习,以金融赋能绿色发展为导向,助力地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相关领导与实践团成员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介绍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能源使用情况,还表达对高校人才支持地方发展的殷切期望。随后,领导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扬州市科技馆,能源优化、生态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实践进行专业讲解,让成员们对扬州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与现状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领悟,为后续实践调研筑牢根基。
(二)深入企业走访,探究绿色低碳转型
图为实践团在扬州市总商会。惠玺羽 供图
实践团成员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工作,进一步明确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对于可持续性发展与风险规避路径的需求。在参访扬州市总商会时,通过交流学习与访谈,精准洞察到企业对碳排放权的迫切需求,明晰了企业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诉求。在扬州曲江商会大厦,成员们深入了解曲江商会的辉煌历史沿革,深刻领会“联”商业拧成“一股绳”“统”服务结成“一家亲”等内涵的核心要义,为探索个人碳账户的实际应用提供新思路。
(三)溯源长江文化,深化生态保护认知
图为实践团开展调研。郭培宇 供图
实践团高度重视长江文化溯源与生态认知工作,循着长江文化脉络走进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水生生物博物馆等多个文化与自然科学殿堂,了解长江生态情况,实探长江绿色发展伟大壮举。通过馆内丰富的展品与翔实的资料,实践团全面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历史变迁、发展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特点。同时,实践团聚焦绿色金融创新,在博物馆内积极开展访谈调研,重点收集公众对数字个人碳账户的看法建议,探索生态保护与金融实践结合的新路径。
(四)践行志愿宣讲,传播绿色发展理念
图为实践团开展交流。王佳彤 供图
实践团始终牢记“志愿宣讲”使命,积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形式,组织开展长江大保护宣讲活动,累计举办十余场。宣讲足迹遍布青岛大学、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人民政府等地,重点围绕数字货币与个人碳账户知识进行普及。宣讲活动凭借生动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产生良好社会影响,有效提升了公众对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理念的认知度与参与度,体现青年担当。
(五)追寻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
图为实践团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参观学习。梁雅静 供图
实践团在调研学习过程中以“金融强国”为导向,在红色研学中深植财经报国初心,先后前往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镇江博物馆近代史展馆,从文物中追溯红色金融初心,感悟金融报国使命。红色之旅进一步筑牢实践团成员的理想信念,更激励成员们将红色金融血脉融入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实践,以青年力行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图为实践团合照。田昊然 供图
团队的实践足迹跨越地域,从长江中游的壮阔江段到下游的入海口岸,在行走中聚焦数字碳账户课题,实践报告获“调研山东”全篇转载,被中青在线、大众网等媒体报道。团队已发表SSCI、CPCI等论文4篇,获批软件著作权2项并有6项在申。未来,团队将持续奋进为长江大保护与绿色金融贡献青春力量。
青岛大学“云碳e联”实践团:孙伟栋、惠玺羽、王欣然、梁雅静、郭培宇、王佳彤、田昊然、姜乐媛、谢雨蒙、王海颖
指导老师:程漫漫、牟子元、赵凯
团队入选中央财经大学牵动全国财经类高校共同开展的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专项活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伟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