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中,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其价值日益凸显。2025年7月13日,广西师范大学百灵鸟美育浸润实践团深入广西灵川县九屋中心校,以书法教学与主题美术课程为抓手,将美育种子播撒在乡村土壤中,为当地孩童搭建起感知美、创造美的成长平台,彰显了师范院校服务乡村教育的责任担当。
教学过程中,实践团创新设计 “汉字演变之旅” 主题课程,通过甲骨文拓片展示、象形字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汉字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逻辑。例如,在讲解 “水” 字时,结合当地河流地貌,让学生直观感受 “三条曲线” 与自然形态的关联;解析 “山” 字结构时,鼓励学生对照村后山峦,将书法线条与乡土实景相联系,使抽象的书法美学变得可知可感。
课程筹备阶段,实践团充分调研当地学情:了解到学生日常绘画材料匮乏,便从学校募集水彩笔、加厚卡纸等物资;结合乡村特色,组织学生收集竹叶、松果等自然素材,使创作材料既丰富多元又充满乡土气息。同时,将抽象的美术概念转化为生活化表达 —— 把书包结构讲解喻为 “搭骨架”,将色彩搭配设计为 “穿花衣”,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增强了课程趣味性。
此次实践活动的核心,在于传递 “美育不是教育的点缀,而是全面发展基石” 的理念。在九屋中心校,实践团不仅带来了书法与美术技能的传授,更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发现:美存在于课本的汉字中、家乡的山水中、亲人的关怀中,更蕴藏在对未来的憧憬中。离别之际,孩子们将最满意的作品赠予志愿者:一张笔触稚嫩的 “爱” 字旁画着爱心,一幅 “松果书包” 作品留存着自然的清香。这些作品虽显青涩,却承载着孩童对美的理解与情感的真挚表达。
▲图为团队成语与孩子们的合影
广西师范大学百灵鸟美育浸润实践团的此次行动,为乡村美育实践提供了有益探索。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耕乡村教育土壤,开发更多融合乡土元素的美育课程,让更多乡村孩童在美的滋养中学会感知幸福、表达自我,成长为兼具文化认同与审美素养的时代新人。(通讯员 雷嘉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时昕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