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师学子深入高原腹地,以“健康有我”青春行动筑牢民族地区健康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21 20: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霍续龙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霍续龙、尕让磋)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深化校地合作,赋能基层治理,阿坝师范学院“格桑花开·健康有我”传染病防治理论宣讲团11名师生,于7月8日至17日,奔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红原县、壤塘县,开展了一场历时多日、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合影

一、 精心筹备,专业赋能青春行

实践团坚持“安全第一、专业先行”。出征前,团队召开安全教育大会,筑牢安全底线;邀请卫生健康与食品安全科工作人员及汶川县中医院专家,开展肺结核、艾滋病等专题培训,系统掌握疾病知识、国家政策及防治要点;特邀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进行沟通技巧专项训练,提升与基层群众有效互动的能力。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宣讲稿、宣传手册及海报,确保内容科学精准、形式通俗易懂。庄严的出征仪式上,指导老师勉励学子发挥专业所长,严守纪律,在服务奉献中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 

二、多维宣讲,织密健康防护网

宣讲团足迹遍布阿坝县、红原县、壤塘县城乡,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宣教活动:

进机关,强能力:在阿坝镇人民政府,团队开设专题宣讲,面向50余名干部职工,系统讲解传染病传播链、预防措施、信息上报规范及应急处置流程,结合案例分析,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进企业,送方案: 针对当地企业特点,团队量身定制宣讲内容,围绕作业安排、科学消毒、健康监测等关键环节提供专业指导,助力企业筑牢防控屏障,覆盖企业员工20余人。

进校园,护未来: 校园是防控重点。团队深入阿坝县麦昆乡中心校、阿坝县城关一小、壤塘县城关小学,调研防控措施,掌握一手学情,创新采用“动画图示+提问导入+互动问答”模式,生动讲解知识,强化卫生意识,开展知识竞赛,将健康知识深植童心。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阿坝县城关一小开展宣讲

进乡村,接地气: 在麦昆乡日格扎村、麦尔玛乡阿泽洛村,团队面向农牧民代表,紧密结合生活场景,用通俗语言和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染病传播途径、易感因素及日常防护要点(如个人卫生、饮食安全、环境消杀),赢得强烈共鸣。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阿泽洛村开展科普宣讲

进人群,广覆盖: 聚焦人流密集区,开展流动式、互动式宣讲:

在油菜花种植基地、日干乔沼泽地,面向游客讲解高原常见病,分析病因,演示防护;在阿坝县金幡银座广场、休闲广场、红原县牦牛广场,设立咨询台,用通俗语言普及防疫知识,强调消毒与阻断方法,传递“绿色阿坝,红色传承”理念,将健康知识融入生态环保与红色文化宣传中,累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

三、深耕调研,精准帮扶暖民心

实践团坚持“宣讲+调研+帮扶”一体化推进:

大样本入户,摸清底数: 宣讲团分组深入阿坝镇、麦昆乡、麦尔玛乡,邛溪镇、瓦切镇等区域,开展大规模入户访谈。队员们累计走访200余户家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健康状况和防治认知,耐心答疑解惑,收集了大量反映基层真实情况的一手数据,为精准施策奠定坚实基础。

多方访谈,汇聚智慧: 团队线上访谈阿坝县肺结核患者,了解治疗体验与社区支持需求,为优化服务体系提供依据;走进藏医院,与资深专家探讨藏医药在防疫中的应用及藏西医结合路径;走访县疾控中心,与专家座谈,获取高原疫情防控的专业指导和前沿理念。

▲图为宣讲团成员走进阿坝县藏医院

四、守正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

实践中,团队注重挖掘与传承地方智慧:寻找非遗防疫智慧,成员们深入远牧点,亲历牧民在传统黑帐篷前举行“洒桑烟”仪式(燃烧柏枝、青稞等)。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团队巧妙地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融入其中:向牧民发放藏汉双语防治手册,用生活化语言讲解勤洗手、戴口罩的重要性,并结合牧区实际,现场示范如何做好牲畜圈舍清洁消毒。古老的消毒习俗与现代防控知识在帐篷内交融,共同构筑起守护牧民健康的屏障,体现了文化尊重与科学普及的有机结合。  

▲图为宣讲团成员走进牧民家庭

五、红色传承,健康服务与文化浸润并重

实践团同时参与“红色资源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研讨会,实现健康服务与文化传播的双向赋能。转战红原县期间,团队重走日干桥长征路,并以长征精神为引领,在牦牛广场上,开展“健康安全+红色文化”综合宣传,让健康理念与红色文化在高原牧区生根发芽,让健康帮扶行动成为连接藏汉两族人民的桥梁,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与进步的新篇章。 

▲图为宣讲团成员参加红色文化交流座谈

阿坝师范学院“格桑花开·健康有我”社会实践是一次生动的“大思政课”。11名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高原,用专业服务群众,行程覆盖多乡镇,累计直接服务逾2000人次。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当地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和牧民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和能力,丰富了学校“‘格桑梅朵’铸魂工程”实践育人内涵,为提升民族地区群众健康素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青春力量。 (通讯员:霍续龙 尕让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霍续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