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烽影前行”实践团开展红色文化调研传播行动——让红色精神在青年中“听得到、唱得响、传得开”

发布时间:2025-08-21 17: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魏照圆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暑期,陕西科技大学“烽影前行”社会实践团以红色精神传承与青年责任担当为使命,立足延安、西安两地,创新“红色歌曲+精神+实践”育人模式,开展红色文化深度调研与传播活动。

以“一首歌曲+一种精神”梳理红色精神价值,打造传承链条

实践团走进延安八一敬老院、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西安小雁塔军休所等地,以“一首歌曲+一种精神”为路径,梳理《保卫黄河》《南泥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红色旋律与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老区精神、建党精神等六大红色精神的历史逻辑、现实意义与青年价值。期间,团队开展红色团课5场、拍摄纪录片1部、制作宣传手册1版,计划新学期联合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轻”春宣讲团进行主题团课宣讲,开展大学第一堂“可以听的团日活动”,打造“可听、可观、可悟”的精神传承链条。2025年暑期,陕西科技大学“烽影前行”社会实践团以红色精神传承与青年责任担当为使命,立足延安、西安两地,创新“红色歌曲+精神+实践”育人模式,开展红色文化深度调研与传播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与延安八一敬老院老人的合影

▲图为实践团队为延安八一敬老院的手写祝福

构建三位一体传播模式,实现多维教育转化

实践团以革命遗址实地走访为重要线索,在每一处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地点,深入挖掘红色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相关的英雄群像以及背后的奋斗历程。在此基础上,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红色场景—精神引导—艺术表达”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青年队员们在革命遗址的实地氛围中,将历史故事融入现实传唱,将红色精神深深镌刻在心中。通过这样的方式,队员们不仅从听觉上感受红色旋律的力量,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了从听觉到情感再到行动的多维教育转化,让红色精神真正内化为青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图为实践团队实地走访枣园革命旧址

▲图为实践团队走访延安革命纪念馆合影

融合新媒体传播,推动红色文化渗透

为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实践团注重融合新媒体传播方式,积极构建“红色音乐传播矩阵”。团队通过制作短视频、开设微团课、推送图文内容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红色歌曲的魅力与红色精神的内涵,努力推动红色歌曲“出圈”、红色精神“入心”。

目前,相关的短视频及宣传册等传播材料正在紧张制作中。后续,团队将进一步拓展传播平台的覆盖率,借助更多元的新媒体渠道,让红色教育内容向更广泛的层面渗透,使更多青年能够接触、了解并传承红色精神。

撰文 | 魏照圆

图片 | 祝子嘉

审核 | 王琳颖 王伊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照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