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赴渭河沿线农村饮用水氟治理路径探索实践团三下乡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1 17: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韦书杰   阅读 8.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探究渭河沿线农村饮用水氟污染现状,探寻科学有效的氟治理路径,切实守护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赴渭河沿线农村饮用水氟治理路径探索实践团”于8月7日分别奔赴富平县、澄城县、临渭区多地,开展“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饮用水安全保障。

对接政企,筑牢调研根基

实践团首站前往临渭区、富平县、澄城县当地的水务局与供水局。与工作人员座谈时,团队成员围绕区域水资源分布、供水体系构成、历史水质数据等关键内容深入交流。在富平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水源地分布、供水覆盖范围,为团队后续水样采集规划提供了精准指引;临渭区供水局老师不仅开放专业仪器设备,还亲自带领团队前往典型采样点,指导成员规范操作,从水样采集容器清洗到采集时段选择,逐一细致教学,确保样本科学性,为调研筑牢专业根基。

团队人员前往澄城县水务局初步进行调研

实地采样,解码水质密码

在富平县雷村、尚书、义门等地下水水源地,以及澄城县城镇管网集中供水区域、分散自备井村落,实践团开启“水质侦探”模式。成员们背着采样设备,穿梭于村落巷道与水源地间。在富平县留古镇三寨水库、齐门镇义门村、曹村镇尚书村、老庙镇笃祜村等村落附近,团队严格按照标准流程,采集不同时段、不同取水点水样,标注清晰后冷藏保存;在澄城县罗家洼、赵庄村等分散供水点,以及城镇内村袁家村、长乐村、酱菜厂等集中式供水点,成员们仔细观察水源周边环境,记录是否存在污染隐患,同时采集水样,为后续氟含量等指标检测积累一手素材,力求从源头解码水质“密码”。

图为实践团成员收集水样

问卷访谈,聆听民生声音

“您家平时喝水有啥异样不?知道水里氟含量咋回事不?”实践团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村民展开调研。聚焦老人、儿童家庭,成员们入户访谈,发放精心设计的问卷。在富平县某村落,几位老人认真填写问卷,坦言“以前不知道水还有这些讲究,现在知道得关注安全”;澄城县部分村民起初配合度低,经成员耐心解释“关乎大家健康,想为水质改善出份力”后,纷纷打开话匣子,分享用水感受。调研发现,农村居民对饮用水含氟量、安全标准认知普遍薄弱,凸显科普与长期监测的迫切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发放问卷

复盘总结,赋能饮水安全

实践收尾阶段,团队集中分析采集的水样数据、问卷结果。梳理发现,渭河沿线农村饮用水虽经治理达标,但氟污染历史影响与居民认知短板仍存。后续,实践团将深化数据研究,结合专业知识,探索低成本、易推广的氟治理技术,同时计划制作科普手册、开展宣讲,提升农村居民用水安全意识。团队以自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行动,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饮水安全保卫战”。

图为实践团在临潼街道办合影

此次 “三下乡” 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实践团以 “调研 + 实践 + 科普” 模式,深入基层解码饮水安全,用青春脚步丈量乡村需求,用专业知识守护“生命之源”。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让科研成果扎根乡土,为农村饮用水氟治理贡献更多青春智慧,书写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篇章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韦书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