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7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程留贝、游嘉铭老师指导的红旗跃汀江小队,带着宣传长汀的热忱,赴长汀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出发前,小队与团县委丘副书记面对面交流。丘副书记满面热忱,称看到大家对长汀的热爱与三下乡的热情,深感工作有价值。她拿起长汀风物册,介绍当地四张“名片”:客家文化如陈酿,越品越有滋味;红色印记是刻在骨子里的魂,沉甸甸的;千年历史藏于古城墙砖缝,一摸就有故事;生态画卷则是绿水青山的美好模样。
丘副书记期盼道,这些好东西需让人知晓,宣传要下功夫,希望年轻人能多助力,让更多人看见长汀的好。
程留贝老师回应,听完介绍对研学之旅更有底也满怀期待,感谢书记安排,表示会好好感受长汀故事,并用自己的方式讲给更多人听。 这场对话拉开序幕,小队带着书记的期盼与宣传初心,准备走进长汀街巷山水,读懂其多维故事,传递“四张名片”。
一、红色印记:烽火岁月里的精神火炬
红色印记是长汀刻在骨子里的魂,藏于街巷、石碑与江风之中,在烽火岁月的回响中为后人注入力量。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灰墙上,红军用朱砂混桐油写下的“打土豪、分田地”标语,笔画间透着仓促却坚定的革命理想,墙上战士雕塑诉说着风雨飘摇中的信仰坚守。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前,苍松肃立,碑座“为真理而死”的镌刻被摸得光滑。纪念馆内,聂荣臻、宋庆龄等对他的赞赏犹存,让人想见他高唱《国际歌》赴刑场的赤诚,那歌声已融入红土,成为不灭火炬。
长征出发地主题邮局里,泛黄信封与红色邮戳静静陈列,老照片记录着1934年秋军民相依的场景,如今这里寄出的明信片,似在与当年红军隔空对话。
中复村“红军桥”上的刻痕,是战士报名长征的“身高标尺”,“一家五兄弟当红军”的故事代代传。村民曾卸木门做担架,战后归还的门板成了军民同心的见证。
青石板的脚印藏着妇送夫、母送子的记忆,纪念馆里的马灯、草鞋与家书,诉说着战火淬炼的坚守,让“初心”融入红土与后人血脉。
二、客家根脉:千年传承中的生活肌理
作为“客家首府”,长汀的每一寸肌理都藏着客家人南迁的故事。战乱年间,中原族群一路跋涉至闽粤赣交界扎根,将吃苦耐劳、崇文重教、和衷共济的品性刻入岁月,让客家文化如陈酿般在围屋、街巷、手艺与吃食中愈发醇厚。
客家八喜楼这座四合院式围屋,红灯笼摇曳,梁上雕花与斗拱榫卯皆显匠心。往昔添丁团聚的笑语、邻里互助的暖事在此流转,如今沉浸式戏剧演绎“八大喜”,客家婚礼的唢呐声里藏着“和衷共济”的日常温度。
水东街的青石板路似留着当年吆喝声,这条曾繁华的商业街,见证客家人挑担谋生、以韧劲熬甜苦日子的过往。斑驳墙壁上的精美木雕诉说盛景,街边手作与香气延续着买卖里的故事。
客家木工技艺传习所里,锛凿锯刨泛着包浆,老师傅专注传授手艺,“手艺断了,文脉就断了”的话语,道出崇文重教之根,让古老榫卯在传承中扎根现代。
吃食里的根脉更实在:酿豆腐裹着中原饺子的念想,灯盏糕炸出街头烟火,白斩河田鸡鲜得纯粹。这些围屋、老街、手艺、吃食,都系着同一条根,连中原记忆与长汀山水,在代代坚守中生出不息力量。
三、千年历史:古城墙缝里的古今对话
长汀的历史,是汀江水浸润千年的长卷。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沿汀江迁徙而来,播下客家文明火种,奠定“客家首府”根基。自唐代设汀州,千余年商贸烟火与文化脉络从未中断。 汀州济川门古城墙的砖石,坑洼间覆着新苔,纹路如时光日记。城上远眺,千年墙砖留存唐的夯土、宋的战火、明清的喧嚣,与汀江水、沿岸灯火交融,古建飞檐、串串灯笼与现代霓虹相映,历史厚重与当下烟火奇妙共生。 从城墙而下,卧龙书院的古朴大门推开,朱红梁柱与青石板地带人穿越时空,古时学子求学景象似在眼前。“红色小上海”雕塑则散发着革命气息,作为中央苏区经济中心,其背后是先辈奋斗史,让人触摸到革命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交融。 如今的长汀,2024年GDP达357.8亿元,在传承历史中稳步发展。汀江孕育的文化以新形式延续,木工老作坊成非遗馆,古码头变网红点,见证着过往,也激励着未来。
四、生态画卷:绿水青山间的蜕变奇迹
推开长汀水土流失纪念馆的大门,实景化展墙瞬间将人拉回生态告急的岁月。红土山体做底,老照片里千疮百孔的红土地触目惊心:干裂的农田如伤疤,诉说缺水的煎熬;寻水村民的眼神写满生存焦虑,资料与实景交织,当年生态岌岌可危的模样叩击人心。
如今的长汀早已换了人间——森林覆盖率突破80%!这震撼数据背后,是三代人接力奋斗的汗水与坚持。纪念馆外,2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栽种的樟树仍枝繁叶茂,作为生态治理的“活化石”,年轮刻满从治理到蝶变的故事,见证土地重生。
这场蜕变并非坦途。长汀人创造性提出“反弹琵琶”理念,经多次试验打磨出“老头松”改造、草灌乔混交等水土保持技术;面对难题,他们从“要我治理”转为“我要治理”,以创新凝聚合力。
长汀的奇迹印证:当生态变好带来清新空气、丰饶物产与兴旺产业,保护自然便从“任务”成“共识”。每一寸绿都在诉说:人与自然的共生,是双向奔赴的幸福答卷。
五、让长汀故事走向更远的地方
长汀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听见。我们团队围绕“调研+体验+宣传”,为让长汀更快走进大众视野,构思了一系列方案。
“一句诗韵长汀”抖音挑战赛,邀请网友为古城墙、汀江水写诗,先经大众投票选出十佳,再由本地文化学者评定名次。当千万人在手机端为长汀执笔,这里的每块砖石都将被更多人“看见”。
“手作共创计划”让游客学编竹器、画油纸伞,作品可带走作纪念,或留下参与“周好评比拼”。获赞最多者将收到含长汀元素的手作礼品,或许是木工传习所的木刻,或是老手艺人的竹篮,让每个人都成为“长汀故事的传承人”。
生态宣传上,短视频平台将推出“一分钟爱上长汀绿”微纪录片,聚焦护林员日常与野生动物救助;用漂浮垃圾办艺术展、做石头彩绘,优秀作品将成永久生态警示长廊;线上以#我的生态小行动#话题,鼓励网友分享节水、拒绝一次性用品等日常保护行为,借艺术与新媒体带动全民参与。
离开长汀时,汀江水依旧流淌,如同千年未变,亦如传承不息。这场“三下乡”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讲述长汀故事的起点——传承从来靠你我他,将所见所感所爱一直讲下去。
供稿: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金融学院红旗跃汀江小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