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赵忆霖 王韵涵 刘晓涵)近日,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文脉薪传”青春实践队赴“山东省第四批红色文化特色村”中的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太平街村开展实地调研考察,探寻红韵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故事。实践队深入村落,深入了解李增援故居保护利用与桑蚕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其发展潜力,旨在为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与非遗产业创新贡献青年智慧,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故居参访:缅怀革命先辈,感悟红色精神
太平街村以李增援故居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实践队在镇社工办王晓艺、村委会负责人李文娟带领下,踏入李增援故居,开展红色教育学习活动。实践队员们在沉浸式讲解中,深入了解李增援短暂却意义非凡的一生,故居内四个展厅规划有序,珍贵文物陈列与历史影像播放相互配合,生动展现出李增援作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李增援烈士以“生而无臭,死而无闻,如斯而已”为人生格言,将全部心血与生命献给民族解放事业,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与为民本质。此次实践队走访,既是对革命先辈的追思,也是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扎根的生动课堂,激励更多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李文娟表示,当地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修缮故居,使其成为红色教育重要阵地。“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深切缅怀。”实践队员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李增援故居
二、公社探微:挖掘蚕艺传承,感知增收实效
寨里镇素有养蚕缫丝的历史,建有集桑园生态绿色种养殖、桑蚕特色农产品加工、果蔬休闲采摘、亲子研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桑园公社。在公社经理陈桂红的带领下,实践队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陈桂红经理介绍,公社生产的蚕丝被因其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初步拓宽销路,衍生出许多桑蚕系列产品,年销售额显著增长。“村民既能参与种桑养蚕,又能进厂务工,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陈经理说。
▲图为实践队参观桑园公社
除了产业发展,桑园公社还积极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教育。陈桂红表示,公社已接待多批中小学生研学团队,通过展示蚕丝被制作流程、体验养蚕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体会到‘一丝一线’背后的工匠精神。”这种“研学+非遗”的模式,既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为公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队长感慨道:“桑园公社的成功经验证明,传统技艺与乡村振兴可以深度融合。未来我们希望能助力推广这种模式,让更多非遗项目‘活起来’、‘火起来’。”
红色文化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财富。从红色故居到非遗工坊,这条调研路线生动展现了革命精神传承与乡村振兴实践的有机结合。后续,实践队将整理调研成果,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播和特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革命精神传承与乡村经济振兴协同推进,持续为红色文化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撰文|赵忆霖 王韵涵 刘晓涵
图片|亓温馨
一审|张嘉欣
二审|山锟,辅导员
三审|王英洁,讲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忆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