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探晋韵·实践赋龙城——北航晋善晋美实践队解码太原农文旅融合与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1 16: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荣轩   阅读 5.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2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晋善晋美实践队走进太原,兵分两路深入小店区与迎泽区,在小店区的非遗烟火与红色印记中触摸文化根脉,在迎泽区的生态画卷与千年窑火里感知振兴脉动。从乡韵古村到绿意小镇,从烽火精神灯塔到薪火匠艺瑰宝,队员们以实地走访与深度对话,解码这座千年龙城在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书写了一堂立体生动的青春实践课。

文化铸魂:刘家堡村的非遗振兴样本

清晨的小店区刘家堡村,青瓦白墙间透着古韵新貌。实践队首站探访此地,百余座非遗小院令人印象深刻:黎侯虎布艺的灵动跃然指尖,瓷艺作品的流光映亮眼眸,火针疗法的精妙令人称奇,漆画艺术的雅致浸润心神……传统技艺在当代匠人手中焕发新生,让队员们直观看到“指尖绝活”到“产业成链”的蜕变。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刘家堡村

在党群会议中心,实践队与刘家堡村接待中心吴力军主任座谈,揭开村庄蜕变面纱:通过完善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吸引青年返乡;引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形成产业集群,让小手工艺升级为富民产业,产品远销全国;以明朝兵部尚书王琼故里为IP,拍摄电影《明臣王琼》引流赋能。更难得的是,村两委用“看得见的收益”凝聚村民共识,形成“村委引导、村民参与”的良性循环,让“藏富于民”从理念变为现实。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刘家堡村座谈

精神聚力:西蒲村的红色文化传承

午后,实践队前往小店区西蒲村,探访“《论持久战》在山西”主题展馆。泛黄的史料与复原的场景将时光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七厅史诗”绘就的抗战壮景中,队员们真切感悟到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硝烟虽已散尽,但精神长存。这份由先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信念,正成为当代青年砥砺前行的不竭力量源泉。

生态筑基:森栖小镇的田园综合体探索

迎泽区的探索则勾勒出“生态筑基、古艺新生”的图景。实践队于晨光中走进森栖小镇,山峦叠翠、溪流潺潺,现代设计与自然野趣交融成“诗意栖居”的画卷。这里曾是董家庄村,如今在山西东林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村委的合力打造下,已成集生态修复、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典范。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森栖小镇

在迎泽区图书馆森栖谷分馆,实践队与区团委书记冯姣姣等深入交流,理清小镇“生态振兴”模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打造涵盖民宿、餐饮、康养的综合体,带动周边增收;对标杭州万科随园探索亲民康养路径,应对老龄化挑战;通过“博士小院”“人才驿站”等柔性引才机制,让青年人才成为发展主力军。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森栖小镇座谈

匠艺新生:孟家井的千年瓷火再燃

午后的孟家井瓷窑,窑火不熄,千年技艺续写新篇。走进陶瓷艺术博物馆,绞胎瓷“表里如一、纹饰贯通”的绝技令人震撼——这抹“泥土中绽放的永恒之花”,凝结着古代匠人的巧思,诉说着“君子瓷”的传奇。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孟家井瓷窑遗址与陶瓷博物馆

在与区团委领导、村委会成员及孟家井瓷窑馆馆长王鼎的座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古窑的破局之道:依托绞胎瓷、兔毫釉等非遗技艺,打造宋代古陶瓷生态公园,融合陶艺体验、研学旅游、围炉煮茶休闲社;坚持手工制瓷的独特价值,借助青年力量与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传统转型、创新发展”的共识,让千年窑火有了新的燃烧温度。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孟家井村座谈

知行合一:青春力量赋能农文旅新篇

此次太原调研中,队员们在对比与共鸣中收获颇丰:小店区的非遗产业化与迎泽区的非遗活化,共同诠释了“文化根脉是底气,创新转化是活力”;刘家堡村的“藏富于民”与森栖小镇的“生态富民”,印证了乡村振兴“以民为本”的核心;西蒲村的红色精神与孟家井的匠艺坚守,彰显了精神力量对发展的深层滋养。

今年是晋善晋美实践队建队第十一年,自2014年,本队秉持“弘扬三晋文化,致力大美山西”核心理念,深耕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依托多学科融合优势,围绕戏剧、历史、文旅等方向开展十余次社会实践,形成调研报告、数字化成果等丰硕成果,成为展示山西文化魅力的青年先锋队。未来,队员们将带着此次实践收获,以青年智慧助力三晋大地续写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新篇章,让龙城千年底蕴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荣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