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子赴沧州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好人品牌建设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21 16: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安家贝 刘梦竺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 (通讯员 安家贝)为探索沧州“好人之城”品牌建设的路径,2025年8月2日上午十点时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沧州豪杰”暑期实践队来到沧州文化艺术中心——文澄阁四库全书编修中心,与《文澄阁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成员进行交流,了解新编四库全书的内容与编纂人员的日常工作。

伟大会晤:老作家与新青年的时代交流
  十点时许,太阳升至已经在艺术中心广场上空,让人略感炎热。沧州豪杰成员恰逢总编何香久先生、校务统筹任建成先生及几位重要编纂人员探讨典籍篇章去留问题。何香久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沧州市作协副主席、河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沧州市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其长篇小说《焦裕禄》广为流传。何香久先生一行热心招待沧州豪杰成员,细心解读典籍编组的过程。交流中,团队成员小安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法学青年,文书工作的功底是专业和职业的基础,幸而与老艺术家们交流,感受典籍的文字魅力。与此同时,同来艺术中心参观的两位小朋友也于一旁观看,她们表示,这些典籍十分珍贵,都是先生们多年的成果。团队由此意识到短短几页宣纸上浓缩着老艺术家们多年的汗水。

▲图为编组成员为团队成员介绍典籍蕴含典故。通讯员 刘梦竺 摄

▲图为编组成员讨论问题,左二为何香久先生。 通讯员 孙琦翔 摄 

参阅典籍:编纂人员介绍四库全书编撰过程

编组人员为实践队成员介绍了目前编纂的进程,展示了《神农本草经》在四库全书新编里面的呈现形式。《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馆内藏书按照该四部分分为四个区,依次排列。何先生拿出两个纸盒,打开里面都是写满小楷的宣纸,他表示,为了还原典籍,纸质书籍的内容需要严格按照古籍的书写方式,错一字则整张作废,因此也有了编组理念“万无一失,一失万无”和“松柏精神”,两纸盒里面就分别是草稿和原稿,足见其严谨之至。团队成员深有感悟,财政学专业的小孙表示,系统性的工程皆是如此,一失则万无。达到先生如此成就,必然是坚守岁月、一丝不苟。

▲图为新编四库全书原本,内容出自《尚书》。 通讯员 安家贝 摄

▲图为编组人员在为团队成员介绍原稿和草稿。 通讯员 刘梦竺 摄

汗牛充栋:展示典籍编撰的丰硕成果 

在编组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内馆,参观成品。杀青后的新编典籍按照顺序放在纸盒里封存好,编号,放置在书架上,依旧按照经史子集分区排列。看着内馆摆满书架,书架上紧密排列着新编典籍,每个纸盒上都编好了典籍名称、编号、校订版次、负责人。从破旧、缺残甚至遗失的典籍到整齐、完善的新编,团队成员在这丰硕成果中感受到了老艺术家们持之以恒的坚守,为了文学、史学事业奉献自己一生的决心和对典籍的由衷热爱。这既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事业,奉献到底的事业!

▲图为内馆陈列的《四库全书新编》成品。 通讯员 安家贝 摄    

▲图为编组人员、沧州豪杰成员以及参观新人合影。 通讯员 刘梦竺 摄    文澄阁典籍成群的四库全书新编和编组的长期坚守,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此行无比珍贵。从精神矍铄的何先生、老成持重的校务统筹到意气风发的青年豪杰,再到精灵可爱的孩童,典籍的编撰不仅是一件事,更是一种精神,在代际传承、经久不衰。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少年投入为社会奉献的事业中,坚守岁月,默默无闻。这正是沧州“好人之称”的内涵所在。我们坚信,当越来越多人的善意汇聚,“沧州好人” 不再只是一个标签,会化作城市血脉里的温度,让每一次相遇都满是真诚,让这座城的每一寸土地,都因好人精神生长出温暖与希望,共筑熠熠生辉的好人之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梦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