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堂润童心 青春接力传薪火

发布时间:2025-08-21 14: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64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爱新业态从业者子女号召,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河携龙尚·语润童心:社区双语实践团”于7月14日至23日,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龙尚村“七彩的夏日”暑托班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团队深度融合水利学科特色与外语专业优势,通过系列双语科普课程与创意实践活动,为当地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业态从业者子女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构建“安全守护、素质提升、情感陪伴”三位一体的成长支持体系。

图1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合影

双语课堂探秘自然,学科融合启迪思维

实践团立足专业优势,将知识传递转化为生动体验。在“奇妙水世界”科普课堂中,成员们依托河海大学深厚水利底蕴,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揭开雨水蒸发升腾、江河奔涌入海的自然密码。面对孩子充满好奇的提问,实践团成员们通过“雨水旅行记”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思考水循环对每个人生活的影响,在稚嫩心灵埋下节水惜源的种子。

图2实践团成员组织“节水城市”作品合影

15日的“长江的微笑”江豚保护课中,孩子们分组化身渔民、工程师与政府人员,热烈争论着“用大网眼渔网放走小鱼”“给船装水下探测仪避让江豚”等方案。当工程师组提出“像手电筒一样照水下”的童趣设想时,协作保护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已悄然扎根。成员们设计的“保护江豚”创意手工课得到了小朋友们的热烈反响。孩子们大展身手,彩色卡纸、纸杯、彩笔在手中翻飞,一件件作品藏着巧思。“我要教妈妈做江豚!”一个孩子雀跃道。他们不仅记住了江豚的模样,更懂得了“守护”二字的分量。

图3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及其作品作品合影

在“探秘红山·双语童行”动物课堂上,红山动物园的明星动物成为双语教学的鲜活载体。成员们借“无脸男”杜杜的趣闻讲述动物习性,当抛出“能否投喂小熊猫面包?”的问题时,孩子们瞬间化身“小小监督员”高声制止。紧接着的“动物声音模仿秀”将教室点燃,此起彼伏的“Elephant!”“Tiger!”呼喊声中,孩子们模仿大象低鸣、老虎咆哮,双语竞猜与生态保护意识在欢笑中交融。孩子们化身“小小文明宣传员”,用画笔围绕“特色动物园文明标语”开展创作,将“爱护动物、文明游园”的种子埋进心田,他们的作品是对共建和谐、文明动物园的真诚倡议。

图4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及其作品合影

“爬行世界奇妙朋友”探索课依托紫金山昆虫博物馆资源,带领孩子聚焦鬃狮蜥与球蟒。成员展示了鬃狮蜥颈部特写图片:“看,这些尖刺像不像狮子的鬃毛?”,揭秘命名由来;当球蟒遇险蜷缩成球的防御绝招被揭开,孩子们惊叹着记录“肉食专家”的生存智慧。“巧手拼贴,虫趣盎然”树叶昆虫拼贴画课堂上,孩子们挑选叶片,构思昆虫身体结构。他们兴奋展示作品,分享理念。这不仅是对知识的趣味延伸,更是孩子们观察、感受、创造自然的生动实践。

图5实践团成员带小朋友制作树叶拼贴昆虫

巧手创想化知为行,城市脉搏童笔共绘

地铁安全实践课则开启了城市规则初体验。成员商雨禾以双语动画演示购票安检全流程,“物品大闯关”游戏中孩子们争辩着哪些物品禁入地铁;当朗朗上口的儿歌“购票安检排队好,黄线外面安全保……”响起,文明乘车的准则已随节拍刻入记忆。在成员细致耐心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发挥创造力制作地铁模型。专注神情与合作细语交织,剪刀、彩笔声响不断。当形态各异的地铁模型诞生,孩子们笑逐颜开,兴奋展示成果。通过制作,他们巩固了交通知识,锻炼了耐心与创造力,也理解了城市交通脉络与协作意义。

图6小朋友们制作的纸板地铁模型

“城市规划馆之旅”文化课堂上,孩子们沿六朝时间轴触摸南京建城史,在明代城墙沙盘前屏息凝望。在“化身初级规划师”环节,孩子们热烈讨论城市建造,从自然环境到功能分区,逐步理解规划师的全局思维,“城市与自然、动物共生”的理念也让他们深受触动。化身“初级规划师”的他们,趴在两米长卷上用画笔挥洒想象:紫峰大厦旁腾跃着江豚,玄武湖上架起彩虹轨道车,梧桐叶脉络化作城市街道……童笔绘就的“南京城市长卷”中,历史底蕴、现代脉搏与绿色共生理念灿烂交融。

图7小朋友们绘制南京城市长卷

和平使者衔春信 文化记忆代代传

实践团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和平对话。成员们拜访慰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潘巧英奶奶,与奶奶闲聊交谈。九旬老人用颤抖而坚韧的声音,将1937年寒冬的南京城徐徐铺展:“为了躲避日本兵,我们当时逃荒逃到了这里。为了吃口饭,嬢嬢厚着脸皮上门讨要食物……”成员们紧握老人枯枝般的手,泪光中历史的褶皱变得鲜活。这份血泪证言,成为后辈守护和平的庄严序章。

图8实践团成员聆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潘巧英奶奶追述往事

午后,“圆梦教室”化身为和平教育基地。成员们以温润双语讲述那段黑暗岁月:约翰·拉贝撑起的“国际安全区”如同暗夜灯塔,庇护25万生灵。成员们带领小朋友在便利贴上写下和平寄语:“我希望世界和平!” 最动人的是共折和平鸽时刻——小朋友们折出一只只象征和平的白鸽,满怀童真与希望的和平鸽被小朋友们拿在手里,站在教室中央,诉说着每个人对和平的珍惜。

图9小朋友们写下和平寄语

实践尾声,小朋友们化身文化使者,让温情在代际间流转。综合展示日上午,孩子们怀揣手工作品走进汤山镇老年服务中心。“老幼同乐”作品展上,小朋友们自豪地向老人们介绍自己,将亲手制作的动物标牌、南京城绘画长卷、地铁模型等作品一一展示。祖孙执手共赏长卷的剪影,成为实践最温暖的注脚。

图10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展示手工作品

河海匠心育新苗,外语赋能践初心

本次实践累计开展8天课程,时长超过64小时,惠及儿童20余人。从水循环原理到城市轨道协作,从昆虫防御智慧到代际情感共鸣,河海学子以专业赋能乡土,在水利文化播种、生态理念普及、双语教育创新中践行“水之子”使命。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引领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以语言为舟,以文化为桨,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扬帆致远,为培育时代新人奏响青春强音!(河海大学河携龙尚·语润童心:社区双语实践团 供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