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李雨泽)2025年7月,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客韵承新”中华文化传承团怀揣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深入瑞金市九堡镇密溪村,开展暑期大思政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着客家先民的迁徙脉络,探访古村古建、采访非遗传承人、记录民俗故事,在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相拥中,解读非遗价值,体悟传承力量,书写新时代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新篇章。
文化溯源 细寻流长客韵
出发前,实践团成员们早已化身“客家文化研究员”。埋首于《客家通志》《赣州府志》等史料中,梳理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的路线图,标注沿途留下的文化印记密溪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早于隋唐时代繁衍于南宋时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罗氏宗族文化。在2003年,密溪古村被评为江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村里现存近百幢明清古民居,如罗氏大宗祠等十几处规模宏大的祠厅,以及两座保存尚好的明清牌坊,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记忆,还蕴含丰富的客家文化元素,为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见证。
图为密溪村干部带领文化传承团成员参观古村。杜锦鹏 供图
古祠深巷 触摸客家年轮
密溪村的客家祠堂,是村落的灵魂所在。踏入祠堂,斑驳的木雕、精美的石雕映入眼帘,梁上的彩绘虽历经岁月却依旧鲜活,每一处细节都印记着客家先民的智慧与情怀。祠堂内的族谱记载着家族的迁徙史,从中原到南方,字里行间尽显客家人“耕读传家、团结互助”的精神内核。
图为村干部为文化传承团成员讲解古祠历史。杜锦鹏 供图
实践团首站来到了罗氏大宗祠,讲解员介绍:“罗氏大宗祠正是罗密峰公举家迁徙至九堡密溪后在此开基建房,世代传承至今而存在的。”宗祠代表着客家文化中用族谱记录血脉,以祠堂凝聚人心的传统观念;承载着客家人刻在骨子里的团结与坚韧本性。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走入祠堂参观每一处陈列:从门廊天花板上镶嵌着的瑞兽浮雕,到斗拱间泛黄的山水诗画,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珍贵遗存,恰似一部部镌刻在建筑上的“活史书”,实践团成员们沉心体悟着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中,客家先民用世代相传的团结坚韧与家国情怀书写着客家文化历史的壮美诗篇。
非遗采访 聆听活态传承
为深入解密客家文化,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拜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金发。罗金发师傅专注于客家祠堂营造,多年来致力于传承和保护这一古老技艺。在罗师傅的工作室里,陈列着的各种传统工具和他精心制作的建筑模型都无不体现出非遗传人对技艺的严谨态度与客家匠人的文化沉淀。
图为文化传承团成员采访非遗传人罗金发先生。杜锦鹏 供图
采访中实践团成员们结合当下非遗文化传承的处境,提问当下非遗文化传承的挑战与机遇,罗师傅结合亲身经历与专业知识回应道:当下非遗从业者观念保守,既因过于侧重传统技艺、对新技术与新工艺了解不足而面临创新难题,又因手艺传承的传统观念制约了传承效率,导致部分非遗项目难以充分契合现代审美与生活需求,进而造成青年传承人稀缺;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的政策支持——从专项扶持资金的精准投放,到传承人培养计划的系统推进,再到非遗进课堂、进社区等推动举措的落地生根,非遗文化的生存土壤不断肥沃,同时在当下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大力传播之下,曾经藏于岁月深处的非遗传统文化,正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被看见、被热爱,逐渐融入现代生活的肌理,成为兼具文化厚重感与时代活力的独特风景。
图为文化传承团成员在客家祠堂营造技艺传习所欣赏传统榫卯结构模型。杜锦鹏 供图
在采访结束时,罗金发师傅对同学们寄予殷切期望:“同学们,要主动地去传承和传播我们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心感受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深入理解传统思想中的价值理念,这份自发的坚守与传承,是青年一代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践行,更是为民族复兴筑牢精神根基的责任担当。”
体悟历史 传承文化星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文明以“多元一体”为根基,通过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格局。在这次寻根客家文化古村的旅途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和文化守护者的交流,不仅近距离体悟到了客家文化的根脉与历史积淀,更在实践中明确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思想。这份收获包含认知的沉淀,也孕育着行动的力量,青年学子将充分发挥专业所学,在客家文化的传承之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让青春之花在实践中绽放!
图为文化传承团成员与村干部及村书记在密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客家文化是中华大地的一颗明珠,它所蕴含的坚韧不拔的迁徙意志、守望相助的族群意识、崇文重教的价值追求,与新时代青年所需的品质一脉相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要在理解中汲取力量,让古老的智慧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这场客家文化寻根之旅,不仅让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让我们明白:守护文化根脉,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便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时代担当。
稿件来源: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客韵承新”中华文化传承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