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王凯)在团中央《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的号召下,进一步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希望之花 五育润心”支教团于7月5日-7月25日在崇阳县开展了为期21天的支教活动,活动累计授课时长超300个小时,覆盖两个点位超100名儿童。
支教团紧密围绕“希望之花 五育润心”主题,精心设计了涵盖人文社科、科学实验、红色教育、手工绘画及逻辑拓展等多元化特色课程。本次支教不仅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了丰富的知识与爱的陪伴,更通过教育帮扶与产业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教育帮扶:点亮乡村孩童求知梦
七月初,支教团队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学物资与课程方案进驻崇阳县。针对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和儿童年龄分散的现状,支教团针对性的分年龄层段分组上课,开设了语文、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也按计划完成学生暑假作业的辅导,课堂上,支教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语文课上的短句仿写、历史课上的电影讲解、英语课上的卡通人物等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主课学习之余,支教团亦开设了许多特色课程:“云端课堂”小红车手工实践、生活中的材料、“家乡彩绘”美术课、“星空探索”科普课等涵盖红色、思政、科学、化学、地理、生物、物理等多重学科交叉融合的系列课程,全方位拓展孩子们的知识视野。
课余时间,老师还与孩子们一同做游戏,并组织了文艺汇演、象棋比赛、桌游科普游戏、才艺展示,同过画画、折纸、手工、唱歌、朗诵等形式,一同在这个夏天,叙述七彩假期不一样的课堂故事。
家中走访:一同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支教团成员开展家访活动,通过走访座谈的形式,了解孩子和家长对于本次暑期托管班活动的预期和反馈,访谈围绕“风土人情等环境因素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展开,了解托管班孩子居家学习情况,关爱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收集家长们对于本期暑期爱心托管班的建议以及对于教育的看法。本次家访也为我们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推动当地教育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你们的到来肯定对我们家长是帮了大忙的”“他们哥俩可喜欢你们了,每次回来都和我念叨说” ……家长们对于我们的肯定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支教的信念,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打破地域隔阂,让山区的孩子们也能自信地走向山的那一边!
产教结合: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支教团队结合专业优势,深入村里的果园产业基地开展调研活动,助力探索乡村产业兴旺的共富路径。团队成员走访了村内3处水果产业园,详细了解果园种植规模、销售渠道及发展困境。据村书记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零散果园资源,桃树种植已成为村内支柱产业,但存在品牌推广不足、文创开发滞后等问题。支教团队针对性地开展帮扶,为果园拍摄宣传视频,助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支教团成员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了解龙泉驿站的历史渊源,实地考察龙泉水库及龙泉古驿道的周遭环境,通过视频拍摄和诗词创作等多种形式,宣传龙泉驿站文化,为当地文旅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温情离别:书写未完成的约定
支教团成员为学生们准备了精彩的结课仪式,孩子们亦用精心准备的节目向支教老师表达感谢,将亲手折的爱心、蝴蝶送给支教老师。“与未来的自己,轻轻握手”当孩子们开始未来畅想,当击鼓传花的音乐停止,当那个蛋糕被轻轻推出,老师与孩子们彼此都将永远珍藏这个夏天难忘的回忆。
“20天的支教经历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的责任与意义。支教团成员不仅收获了与孩子们的深厚情谊,更见证了乡村发展的活力。” 未来,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将继续秉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积极带动全院师生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山风相约,在崇阳的这片土地上必定开满希望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