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引领下,文旅产业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引擎。西安财经大学志在雁行队的队员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将个人成长轨迹与国家文旅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勇担文化传承与社会实践的重任。202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缓缓展开,6月21日至6月29日她们走进钟鼓楼、陕西历史博物馆、城南客运站、西安城墙和雁塔区青年服务站五个站点,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
做好前期规划,每晚开会复盘
为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志在雁行队”在出发前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和技能特长,分为调研组、推文组、宣传组、视频组和财务组五个组。在筹备阶段,团队多次推演行程细节,包括物资采购、交通路线及紧急预案等。团队每晚固定时间召开总结会议,由各组组长汇报当日活动进展,梳理问题与不足,之后再由队长进行明日行程安排,细化分工。通过这种高效的安排,团队以充分的准备,周密的安排,为实践之旅筑牢基础。图为实践团队开会场景。罗佳钰 供图
观文旅现状,行文旅志愿
当下,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交流传承的重要力量。热门景区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在旅游旺季时,往往游客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景区志愿者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这不仅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也给景区管理和服务带来挑战。因此,“志在雁行队”的队员们前往钟鼓楼、陕西历史博物馆、城南客运站、西安城墙和雁塔区青年服务站五个站点,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在钟鼓楼,队员们主要协助工作人员引导游客完成门票预约、行李寄存和安检处查包等工作。面对心存不解的游客,她们耐心地解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化解游客的困惑;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们主动上前搀扶,给予温暖的依靠;看到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她们提供免费寄存服务,让游客轻松游览。 图为队员在钟鼓楼帮助游客寄存行李。罗佳钰 供图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队员们在面对游客关于收费寄存流程的询问时,以耐心细致的态度为游客讲解寄存流程,从收费标准、寄存时长到取件方式,每一个关键信息都清晰准确地传达给游客。而在综合服务窗口处,队员们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和“票怎么预约、能不能现场买票”等各类问题,她们总是条理清晰地解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游客们进行信息传达。图为队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帮助游客操作存包机器。白诗萌 供图
在城南客运站的售票大厅里,队员们穿梭在自助购票机前,凭借熟练的操作技能,手把手引导旅客完成每一个环节:从车次筛选环节,到时间确定环节,再到支付完成环节。 她们耐心指导旅客操作,为游客答疑解惑。检票口处,她们维持秩序、引导分流, 面对旅客们关于车次、候车厅位置、行李托运等各种各样的疑问也都驾轻就熟。图为队员在城南客运站帮助旅客查询车次信息。罗佳钰 供图
在西安城墙登城口处的熙攘人群中,队员们引导着每一位游客扫描电子二维码购票。当目光聚焦到那些对手机操作略显生疏、甚至有些手足无措的老人身上时,她们微微蹲下身子,拉近与老人的距离,一字一句地指导着老人,从打开扫码界面到成功买票,每一个步骤都操作地熟练且迅速。 图为队员在西安城墙为游客推荐文旅景点,指引旅游路线。赵培雯 供图
在雁塔区青年服务站内,队员们为行人提供免费的口罩、饮用水、雨衣雨伞等免费物资,并设立咨询台为行人解答路线咨询、推荐文旅景点。 图为队员在青年服务站给游客取口罩。白诗萌 供图
积极宣传,进行采访问卷调查
团队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还进行了文旅对大学生成长作用的调研工作。通过采访景区工作人员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团队收集了相关数据资料。此外,团队设计并实施了问卷调查,以分析文旅实践与大学生成长之间的关联性。为扩大活动影响,团队在校内组织了宣传活动,向同学们介绍志愿服务情况。这种“校外实践与校内宣传”的模式有助于提升同学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 图为校内宣传外展。沈妍 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志在雁行队”成员们成长路上的一段宝贵经历,更是她们践行青年担当的生动缩影。未来,西安财经大学“志在雁行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与校内专业教师保持交流,在后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培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