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实践团师生跨越千里,赴青海省贵南县森多镇卡加村、塔秀乡黑羊场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语同音 心相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校友卡加村团支部书记藏么扎得、黑羊场村妇联主任李科及村民代表参与其中。
扎实调研,贴近乡情
实践团前期通过线上数据收集、线下入户访谈、与村干部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民普通话使用场景与掌握程度,梳理当地传统节日、礼仪习俗及日常禁忌,为活动顺利开展筑牢基础。 破冰启航,畅想未来。活动将普通话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志愿者率先开启梦想接龙,现场学生们纷纷用普通话接力诉说憧憬:“长大后我想当老师,教全村人说普通话”“我想当警察,用普通话和各地战友并肩作战”……一旁的村民们虽未开口,却始终含笑注视,时而点头,时而轻拍孩子的肩膀——在这无需过多言语的互动里,所有人都明白:普通话是连接大山与外界的桥,是让梦想飞得更远的翅膀。
寓教于乐,文化交融
志愿者通过“你画我猜”“逛三园”等互动游戏,将国家通用语转化为生动的文化符号;“藏语小课堂”上,藏族大叔大妈们自豪地当起老师,教志愿者说“扎西德勒”“谢谢”“你好”,指尖比划着草原的辽阔、羊群的洁白。这种双向的文化传递,打破了千里距离的隔阂,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握在手心的温暖、挂在嘴角的笑容。
思政融合,铸魂育人
志愿者领唱江苏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与藏族学生的和声在草原回荡;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时,分句带读让爱国情怀随声波扩散,团结暖流在旋律中激荡,凝聚起手足相亲的力量。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利结合藏族校友成长故事,为各学段学生答疑:“普通话是求学求职的‘通行证’,能帮你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她推荐的人工智能学习APP,延续着千里帮扶的温度。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村民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与能力,更以语言为纽带促进各民族文化深度交融,获当地群众好评,卡加村村委会特地发来感谢信致谢。学院与卡加村团支部已建立长期合作,通过线上结对交流,打造“语言+文化+发展”的民族地区融合振兴新范式,让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持续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晶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