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梅皓天)7月8日至12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载‘光’逐光”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苏州,通过企业参访、专家讲座、实验室研学以及参与产业大会,深入调研光电产业的创新链与产业链,了解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感受国产光电装备的发展脉动。
走进企业 探索“硬科技”的真实场景
实践队首先走访了苏州联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走进宽敞明亮的展厅,队员们被一排排先进仪器吸引:高精度激光干涉仪、半导体缺陷检测系统,以及面向光通信的WAT通用并行测试系统。企业技术负责人向队员们讲解道:“这些设备主要服务光芯片、半导体晶圆及碳化硅功率芯片产业,能够提供微米级的精准测试,为高速光通信和半导体研发提供核心支撑。”在现场演示中,队员们见证了仪器自动化采集数据、实时分析波形的过程,每一个精密动作都让他们感受到技术背后的严谨与复杂。
同时工程师也详细介绍了光电混合测试系统及未来高速光模块发展趋势。从数据中心、AI算力集群的需求出发,队员们了解到光电测试设备在晶圆级信号采集、误码率分析及高性能光模块量产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技术迭代与市场应用的紧密联系。队员们认识到,国内企业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光模块从25G到800G的迭代,需要不断创新测试架构和测量算法。
随后,实践队来到昆山高新区的允可精密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夏发平先生热情接待队员,并带领大家参观实验室与生产车间。在显微镜下,队员们观察到全球首例由国产激光设备切割成型的金属冠脉支架,每片薄如蝉翼的支架误差仅±5微米。夏发平介绍:“这枚微小支架不仅体现了精密加工的极致技术,也为国内精密医疗器械领域开辟了新路径。”他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早期在富士康工作时,我参与研发五轴刀具磨床、玻璃激光切割机及超精密运动平台,一年半内申请了11项发明专利。但单靠技术个体难以突破大厂天花板,因此30岁时选择创业。”
▲图为夏发平向实践队介绍金属冠脉支架
在随后的交流中,队员们与夏发平深入探讨了创新路径与产业需求的结合。他强调:“创新不能只追求技术复杂性,而是要结合市场应用,通过工艺升级、算法优化及AI自适应,实现产品精度和效率的提升。” 他同时指出,华中科技大学提供的跨学科训练及校友网络,为技术开发和科研转化提供了持续动力。
实践队还走访了天弘激光公司。技术人员展示了精密激光切割、焊接及微加工设备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队员们不仅观摩了设备运作流程,还与技术人员交流工艺优化经验,亲身感受到微米级精度背后的工程难度。
在长光华芯半导体公司,人事部负责人讲述了董事长闵大勇博士结合公司研发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经历,详细讲解了从科研突破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过程,强调人才、技术、资本与市场同步推进的重要性。
这些企业实地调研与访谈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光电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实验室的理论研究,更需要企业的持续创新、精密制造以及市场敏锐度。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这种面对面交流让他们对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未来投身科研和产业创新的热情。
高校实验室参观 深入科研前沿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企业参访之余,实践队还走进苏州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光电及材料实验室。队员们参观了光纤光子技术实验室、微纳器件及系统实验室,以及智能结构与光电融合实验室。
科研团队讲解了在光学成像、光电探测及新型功能材料等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几个正在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分享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强调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讲述科研团队如何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对接,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企业可应用的技术。
同时,苏州大学的袁孝教授还以《高功率激光技术与战略意义》为题讲授,向队员们介绍高平均功率与高峰值功率激光的技术难点及光谱锁频技术的应用,为队员们解码“大国竞争战略高地”的科研逻辑。他指出,高平均功率激光受限于热效应,高峰值功率激光受限于非线性效应,而光谱锁频技术是破解难题的关键路径。
▲图为袁孝教授开展讲座
参与产业大会 感受行业脉动
实践队还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中国(苏州)光子产业发展大会。在大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代表、科研人员以及投资机构汇聚一堂,分享最新技术进展、产业趋势和合作机遇。队员们聆听了关于高速光通信、半导体激光器、智能光电装备等专题报告,了解了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技术前沿动态。
▲图为实践队在中国(苏州)光子产业发展大会上的合影
队员们观察到,企业的需求、科研院所的攻关、高校的人才培养形成了“需求牵引—技术突破—成果转化”的闭环链条,推动着长三角光电产业持续迭代升级。苏州良好的营商环境、政策扶持和产业集群优势,为青年科研人提供了广阔舞台。队员们一致认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不仅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还能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让光电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
结语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时代光电人才肩负着科技报国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光电学子正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需要,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攻关高精尖技术,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
五天的行程中,实践队员们切身感受到光电产业的多维面貌:企业研发与生产的高精尖设备,科研团队在实验室的细致探索,以及产业大会上技术与市场的高频互动。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操作都让队员们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未来学习与科研的方向,增强了投身光子产业、贡献科研力量的使命感。正如中国(苏州)光子产业发展大会所强调的“每一束微光终将汇成星河”,青年学子也将在“追光逐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梅皓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