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粤兵共融·科技传情”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推普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1 01: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余锦葆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余锦葆 文一舟 樊子倩)近日,东莞理工学院“粤兵共融·科技传情”新疆暑期实践队圆满完成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创新“推普+云端互动”“推普+游园体验”“推普+社区课堂”“推普+科技文化”多元模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系列活动,将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承、科技体验、社区服务深度融合,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连接粤兵两地的“心之桥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粤兵共语・同音传情”推普游园会现场与当地社区职工群众合影

“推普+云端互动”:跨越山海的语言之约

在第三师五十一团第一中学,实践队为50余名小学生打造了趣味推普夏令营。“粤兵两地同上一堂课”打破5000公里空间阻隔,让新疆学子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白塔镇玉陇学校的同龄伙伴通过屏幕共学语言、共话成长;“心桥信使——粤兵小守护者交流计划”搭建书信纽带,孩子们用稚嫩的文字分享生活点滴,在慢沟通中提升表达能力;“典耀中华”主题读书会与经典诵读活动则以文化浸润心灵,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经典传承中自然生长。​

▲图为“粤兵两地同上一堂课”与“心桥信使——粤兵小守护者交流计划”主题活动现场

“推普+游园体验”:让语言与文化共舞​

8月10日,实践队联合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在图木舒克市前海街道昆仑社区举办“粤兵共语・同音传情”推普游园会,300余名居民热情参与。作为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实践队将语言学习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居民在剪纸体验中感受汉字结构之美,在活字印刷实践中触摸文字传承脉络,在“汉字拼拼乐”“咬字大作战”等游戏中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欢声笑语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用性相互交融,点燃了各族同胞的学习热情。​

图为昆仑社区居民参与活字印刷实践

“推普+社区课堂”:规范语言融入日常​

为让推普工作走深走实,实践队将“推普正音小课堂”搬进民族社区。队员们围绕居民日常生活场景,讲解常见物品、日常用语的普通话表达,通过基础拼音认读、常用词汇练习、简单会话模拟等课程,助力当地维吾尔族群众提升普通话交流水平。同时,队员们走进维吾尔族家庭开展调研,倾听居民在语言学习中的需求与困难,为后续精准推普积累一手资料,让规范语言真正走进生活、贴近群众。​

五十一团唐驿镇二连党支部书记马留辉表示:“实践队把推普课堂办进社区,既帮群众解决了日常交流的语言难题,又通过文化互动增进了情感认同。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在学说普通话的过程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很有意义。”

▲图为社区“推普正音小课堂

“推普+科技文化”:共筑同心成长之路​

在“推普+科技”模式下,实践队联合爱心校友企业为五十一团第一中学“博雅科普教育基地”捐赠热胀冷缩实验套装、太阳系模型等科教教具。航天水火箭制作、Scratch编程启蒙等课程中,队员们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小朋友们共话科学原理,让他们在实践中既学科技知识,又练表达能力。创新开设的“文化+科普”3D打印课程上,大学生与小学生携手打印“中国龙”模型,在“做龙的传人”的话题互动中共同深化文化认同。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小朋友们共话科学原理

结营仪式上,非遗手作与语言艺术交相辉映:孩子们手捧竹编龙舟、剪纸等作品分享创作故事,小朋友用编程自制水果乐器领奏,10位维吾尔族小朋友以国家通用手语演绎《国家》,无声的深情与清晰的表达共同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图为结营仪式大合影

从云端课堂的琅琅书声,到社区游园的欢声笑语;从非遗工坊的文化传承,到科技课堂的智慧碰撞,东莞理工学院“粤兵共融·科技传情”以“推普+”模式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民族团结的“粘合剂”。这场跨越山海的推普实践,以青春之力书写着“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锦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